学弈

先秦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先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曹刿论战

先秦  左丘明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遍 同:徧)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大道之行也

先秦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矜 同:鳏)


揠苗助长

先秦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闵 通:悯)


里革断罟匡君

先秦  

宣公夏滥于泗渊,里革断其罟而弃之,曰:“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于是乎讲罛罶,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助宣气也。 鸟兽孕,水虫成,兽虞于是乎禁罝罗,矠鱼鳖,以为夏槁,助生阜也。 鸟兽成,水虫孕,水虞于是乎禁罜,设阱鄂,以实庙庖,畜功用也。 且夫山不槎蘖,泽不伐夭,鱼禁鲲鲕,兽长麑麋,鸟翼鷇卵,虫舍蚔蝝,蕃庶物也,古之训也。 今鱼方别孕,不教鱼长,又行网罟,贪无艺也。 ” 公闻之,曰:“吾过而里革匡我,不亦善乎!是良罟也!为我得法。 使有司藏之,使吾无忘谂。 ”师存侍,曰:“藏罟不如置里革于侧之不忘也。 ”


喜怒哀乐未发

先秦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先秦  孟子及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论语十二章

先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王孙圉论楚宝

先秦  

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 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 ”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为宝。 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 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 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 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 此楚国之宝也。 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 “圉闻国之宝,六而已: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 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


师旷撞晋平公

先秦  韩非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公曰:“寡人也。 ”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 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


孟子引齐人言

先秦  

虽有智能。 不如乘势。 虽有鎡基。 不如待时。


曾子易箦

先秦  

曾子寝疾,病。 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 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 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 元,起易箦。 ”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 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 ”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举扶而易之。 反席未安而没。


庖丁解牛

先秦  庄周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 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


苛政猛于虎

先秦  

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 出自《十三经注疏》本《礼记·檀弓下》。


老子·八章

先秦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杨布打狗

先秦  列御寇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返。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先秦  孟子及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是人 一作:斯人)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鱼我所欲也

先秦  孟子及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与 通 欤;乡 通 向;辟 通 避)


多歧亡羊

先秦  列御寇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杨子曰:“嘻!亡一羊何 追者之众?”邻人曰:“多歧路。 ”既反,问:“获羊乎?”曰:“亡之矣。 ” 曰:“奚亡之?”曰:“歧路之中又有歧焉。 吾不知所之,所以反也。 ”杨子戚 然变容,不言者移时,不笑者竟日。 门人怪之,请曰:“羊贱畜,又非夫子之有,而损言笑者何哉?”杨子不答。 (追者之众 一作:追之者众) 心都子曰:“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学 非本不同,非本不一,而末异若是。 唯归同反一,为亡得丧。 子长先生之门,习 先生之道,而不达先生之况也,哀哉!”


矛与盾

先秦  韩非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物莫能陷也 。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于物无不陷也 。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古代文论选段

先秦  

《毛诗序》选段 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典论·论文》选段 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之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 是以古之作者,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讬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诗品序》选段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嘉会寄诗以亲,离群讬诗以怨。 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 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 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 塞客衣单,孀闺泪尽。 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 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 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 ”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 《与元九书》 选段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题画》画竹题记一则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 胸中勃勃遂有画意。 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 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 独画云乎哉! 《人间词话》三则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 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 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 否则谓之无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 ”此第三境也。 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 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惠子相梁

先秦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 ”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 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承宫樵薪苦学

先秦  

承宫,琅邪姑幕人。 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 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 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 猪主怪其不还,寻之。 见而欲笞之。 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 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掩耳盗铃

先秦  吕不韦

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


寡人之于国也

先秦  孟子弟子录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 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


父善游

先秦  吕不韦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人问其故。 曰:“此其父善游。 ”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富贵不能淫

先秦  孟子及弟子

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


敬姜论劳逸

先秦  

公父文伯退朝,朝其母,其母方绩,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犹绩,惧干季孙之怒也。 其以歜为不能事主乎?”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僮子备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 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 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 沃土之民不材,淫也。 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是故天子大采朝日,与三公九卿,祖识地德,日中考政,与百官之政事。 师尹惟旅牧相,宣序民事。 少采夕月,与大史司载纠虔天刑。 日入,监九御,使洁奉鐕郊之粢盛,而後即安。 诸侯朝修天子之业命,昼考其国国职,夕省其典刑,夜儆百工,使无慆淫,而後即安。 卿大朝考其职,昼讲其庶政,夕序其业,夜庀其家事,而後即安。 士朝受业,昼而讲贯,夕而习复,夜而计过,无憾,而後即安。 自庶人以下,明而动,晦而休,无日以怠。 王后亲织玄紞,公侯之夫人,加之纮、綖。 卿之内子为大带,命妇成祭服。 列士之妻,加之以朝服。 自庶士以下,皆衣其夫。 社而赋事,蒸而献功,男女效绩,愆则有辟。 古之制也!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自上以下,谁敢淫心舍力? 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 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吾冀而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 ’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祀也?” 仲尼闻之曰:“弟子志之,季氏之妇不淫矣!”


棘刺雕猴

先秦  韩非

燕王好微巧,卫人请以棘刺之端为母猴。 燕王说之,养之以五乘之奉。 王曰:“吾视观客为棘刺之母猴。 ”客曰:“人主欲观之,必半岁不入宫,不饮酒食肉,雨霁日出,视之晏阴之间,而棘刺之母猴乃可见也。 ”燕王因养卫人,不能观其母猴。 郑有台下之冶者,谓燕王曰:“臣为削者也,诸微物必以削削之,而所削必大于削。 今棘刺之端不容削锋,难以治棘刺之端。 王试观客之削,能与不能可知也。 ”王曰:“善。 ”谓卫人曰:“客为棘刺之母猴也,何以治之?”曰:“以削。 ”王曰:“吾欲观见之。 ”客曰:“臣请之舍取之。 ”因逃。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