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陆游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粹然无疵瑕,岂复须人为? 君看古彝器,巧拙两无施。 汉最近先秦,固已殊淳漓。 胡部何为者,豪竹杂哀丝。 后夔不复作,千载谁与期?


哀溺文序

  柳宗元

永之氓咸善游。 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中济,船破,皆游。 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 有顷,益怠。 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 遂溺死。 吾哀之。 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于是作《哀溺》。


杂说四·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祗辱 一作:只辱)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食马者 通:饲)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羞 通:馐;直 通: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雪满山 一作: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碧 一作:坐)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柳宗元

二十一日,宗元白: 辱书云,欲相师。 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 虽常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 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 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 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 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 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 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 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 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 屈子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 ”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 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 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 仆自谪过以来,益少志虑。 居南中九年,增脚气病,渐不喜闹。 岂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骚吾心?则固僵仆烦愦,愈不可过矣。 平居,望外遭齿舌不少,独欠为人师耳。 抑又闻之,古者重冠礼,将以责成人之道,是圣人所尤用心者也。 数百年来,人不复行。 近有孙昌胤者,独发愤行之。 既成礼,明日造朝,至外庭,荐笏,言于卿士曰:“某子冠毕。 ”应之者咸怃然。 京兆尹郑叔则怫然,曳笏却立,曰:“何预我耶?”廷中皆大笑。 天下不以非郑尹而快孙子,何哉独为所不为也。 今之命师者大类此。 吾子行厚而辞深,凡所作皆恢恢然有古人形貌;虽仆敢为师,亦何所增加也假而以仆年先吾子,闻道著书之日不後,诚欲往来言所闻,则仆固愿悉陈中所得者。 吾子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若定是非以敎吾子,仆才不足,而又畏前所陈者,其为不敢也决矣。 吾子前所欲见吾文,既悉以陈之,非以耀明於子,聊欲以观子气色,诚好恶如何也。 今书来言者皆大过。 吾子诚非佞誉诬谀之徒,直见爱甚故然耳! 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 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是固不苟为炳炳烺烺,务釆色,夸声音而以为能也。 凡吾所陈,皆自谓近道,而不知道之果近乎?远乎?吾子好道而可吾文,或者其於道不远矣。 故吾每为文章,未尝敢以轻心掉之,惧其剽而不留也;未尝敢以怠心易之,惧其弛而不严也;未尝敢以昏气出之,惧其昧没而杂也;未尝敢以矜气作之,惧其偃蹇而骄也。 抑之欲其奥,扬之欲其明,疏之欲其通,廉之欲其节;激而发之欲其清,固而存之欲其重,此吾所以羽翼夫道也。 本之《书》以求其质,本之《诗》以求其恒,本之《礼》以求其宜,本之《春秋》以求其断,本之《易》以求其动:此吾所以取道之原也。 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荀》以畅其支,参之《庄》,《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公》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为之文也。 凡若此者,果是耶,非耶?有取乎,抑其无取乎?吾子幸观焉,择焉,有余以告焉。 苟亟来以广是道,子不有得焉,则我得矣,又何以师云尔哉?取其实而去其名,无招越、蜀吠,而为外廷所笑,则幸矣。 宗元复白。


宰予昼寝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 于予与改是。 ”——《论语·公冶长第五》


晚春二首·其一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草树 一作:草木)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伤仲永

  王安石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放言五首·其四

  白居易

谁家宅第成还破,何处亲宾哭复歌? 昨日屋头堪炙手,今朝门外好张罗。 北邙未省留闲地,东海何曾有顶波。 莫笑贱贫夸富贵,共成枯骨两何如?


孙权劝学

  司马光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郑人逃暑

  李昉等

郑人有逃暑于孤林之下者,日流影移,而徙衽以从阴。 及至暮,反席于树下。 及月流影移,复徙衽以从阴,而患露之濡于身。 其阴逾去,而其身逾湿,是巧于用昼而拙于用夕矣。


寇准读书

  

初,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 ”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 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 ”准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


满江红·东武会流杯亭

  苏轼

上巳日作。 城南有坡,土色如丹,其下有堤,壅郑淇水入城。 东武城南,新堤固、涟漪初溢。 隐隐遍、长林高阜,卧红堆碧。 枝上残花吹尽也,与君更向江头觅。 问向前、犹有几多春,三之一。 官里事,何时毕。 风雨外,无多日。 相将泛曲水,满城争出。 君不见兰亭修禊事,当时坐上皆豪逸。 到如今、修竹满山阴,空陈迹。


浪淘沙·疏雨洗天清

  邓剡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 井桐一叶做秋声。 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 便须携酒访新亭。 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小儿不畏虎

  苏轼

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卒去。 噫,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读书要三到

  朱熹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题花山寺壁

  苏舜钦

寺里山因花得名,繁英不见草纵横。 栽培剪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


学弈

先秦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先秦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曹刿论战

先秦  左丘明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遍 同:徧)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大道之行也

先秦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矜 同:鳏)


揠苗助长

先秦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闵 通:悯)


里革断罟匡君

先秦  

宣公夏滥于泗渊,里革断其罟而弃之,曰:“古者大寒降,土蛰发,水虞于是乎讲罛罶,取名鱼,登川禽,而尝之寝庙,行诸国,助宣气也。 鸟兽孕,水虫成,兽虞于是乎禁罝罗,矠鱼鳖,以为夏槁,助生阜也。 鸟兽成,水虫孕,水虞于是乎禁罜,设阱鄂,以实庙庖,畜功用也。 且夫山不槎蘖,泽不伐夭,鱼禁鲲鲕,兽长麑麋,鸟翼鷇卵,虫舍蚔蝝,蕃庶物也,古之训也。 今鱼方别孕,不教鱼长,又行网罟,贪无艺也。 ” 公闻之,曰:“吾过而里革匡我,不亦善乎!是良罟也!为我得法。 使有司藏之,使吾无忘谂。 ”师存侍,曰:“藏罟不如置里革于侧之不忘也。 ”


喜怒哀乐未发

先秦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先秦  孟子及弟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论语十二章

先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王孙圉论楚宝

先秦  

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 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 ”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为宝。 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能作训辞,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 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以叙百物,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 又有薮曰云,连徒洲,金、木、竹、箭之所生也,龟、珠、角、齿、皮、革、羽、毛,所以备赋,以戒不虞者也;所以共币帛,以宾享于诸侯者也。 若诸侯之好币具,而导之以训辞,有不虞之备,而皇神相之,寡君其可以免罪于诸侯,而国民保焉。 此楚国之宝也。 若夫白珩,先王之玩也,何宝之焉?” “圉闻国之宝,六而已:圣能制议百物,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以宪臧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 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不能宝也。 ”


师旷撞晋平公

先秦  韩非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 ”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 公被衽而避,琴坏于壁。 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 ”公曰:“寡人也。 ”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左右请除之。 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


孟子引齐人言

先秦  

虽有智能。 不如乘势。 虽有鎡基。 不如待时。


曾子易箦

先秦  

曾子寝疾,病。 乐正子春坐于床下,曾元、曾申坐于足,童子隅坐而执烛。 童子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子春曰:“止!”曾子闻之,瞿然曰:“呼!”曰:“华而睆,大夫之箦与?”曾子曰:“然。 斯季孙之赐也,我未之能易也。 元,起易箦。 ”曾元曰:“夫子之病革矣,不可以变。 幸而至于旦,请敬易之。 ”曾子曰:“尔之爱我也不如彼。 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 吾何求哉?吾得正而毙焉斯已矣。 ”举扶而易之。 反席未安而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