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迢迢


   形容路程很遥远。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wàn lǐ tiáo tiáo
成语注音 ㄨㄢˋ ㄌ一ˇ ㄊ一ㄠˊ ㄊ一ㄠˊ
成语简拼 wltt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萬裏迢迢
成语英文 from afar(over a great distance)
成语组合  ABCC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路程很遥远。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示例


中国的茶籽,便带着一片翠绿的梦,万里迢迢到非洲。李瑛《茶》诗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女家贫,人口众,万里迢迢,何以当此。”


成语典故

形容路程很遥远。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四:“女家贫,人口众,万里迢迢,何以当此。”李瑛《茶》诗:“中国的茶籽,便带着一片翠绿的梦,万里迢迢到非洲。” 见“千里迢迢”。李瑛《荣》诗:“中国的茶籽,便带着一片翠绿的梦,~到非洲。”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俟(qí)〕原为中国古代鲜卑族部落名;后为复姓。

居住的地方:故~。返~(回老家)。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弄(lòng )。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等于五百米)。~程牌。 衣物的内层:被~。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一定范围以内:~外。心~。这~。那~。 姓。

远,高远的样子:~远。~递。千里~~。

远,高远的样子:~远。~递。千里~~。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万』

《廣韻》《集韻》《韻會》𡘋同萬。  又三字姓。西魏有柱國万紐于謹。  又《廣韻》莫北切《集韻》密北切。万俟,複姓。俟音其,今讀木其。北齊特進万俟普。 《唐韻》無販切,音蔓。 《說文》蟲也。 《埤雅》蜂一名萬。蓋蜂類衆多,動以萬計。  又數名。 《易·乾象》萬國咸寧。 《前漢·律歷志》紀于一,協于十,長于百,大于千,衍于萬。  又舞名。 《詩·邶風》方將萬舞。 《疏》萬者,舞之總名。 《大戴禮·夏小正》萬也者,干戚舞也。 《韻會》湯武以萬人得天下,故干舞稱萬舞。  又州名。 《寰宇記》漢巴東郡,後唐貞觀曰萬州。  又姓。 《通志·氏族略》萬氏,孟子門人萬章。  又《韻補》入銑韻。 《白居易·寄元九詩》憐君爲謫吏,窮薄家貧褊。三寄衣食資,數盈二十萬。 《六書正譌》或省作万,非。

『里』

《廣韻》良已切《集韻》兩耳切《正韻》良以切,𠀤音裏。 《爾雅·釋言》里,邑也。 《詩·鄭風》將仲子兮,無踰我里。 《傳》里,居也。 《周禮·地官·遂人》五家爲鄰,五鄰爲里。 《前漢·𠛬法志》在壄曰廬,在邑曰里。 《風俗通》五家爲軌,十軌爲里。里者,止也,五十家共居止也。  又《正韻》路程,今以三百六十步爲一里。  又憂也。 《詩·大雅》瞻卬昊天,云如何里。 《箋》里,憂也。  又姓。 《左傳·昭十七年》鄭之未災也,里析告子產。 《註》里析,鄭大夫。  又百里、相里,複姓。  又地名。 《左傳·宣三年》子臧得罪而出,誘子華而殺之南里。 《註》南里,鄭地。  又山名。 《史記·封禪書註》高里山,在泰山下。  又《五代史·附錄》契丹所居曰梟羅箇沒里。 《註》沒里者,河也。  又古夫稱妻曰鄕里。 《南史·張彪傳》我不忍令鄕里落它處。 《沈約·山隂柳家女詩》還家問鄕里,詎堪持作夫。  又《正韻》漢制:長安有戚里,人君姻戚居之,後世因謂外戚爲戚里。  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里爲式,然後可以傳衆方。 《註》里,讀爲已,聲之誤也。 《釋文》里,音以。 《唐韻》良士切《集韻》《韻會》兩耳切,𠀤音里。 《說文》衣內也。 《詩·邶風》綠衣黃裏。  又《小雅》不屬于毛,不離于裏。  又治裏,謂道氣也。 《班固·幽通賦》單治裏而外凋兮。  又《類篇》良志切,音吏。義同。 《干祿字書》俗作裏。裏字作重下𧘇。

『迢』

《唐韻》徒聊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𠀤音條。 《說文》迢遰也。 《正字通》遠不相通也。  又《集韻》迢迢,高貌。

『迢』

《唐韻》徒聊切《集韻》《韻會》《正韻》田聊切,𠀤音條。 《說文》迢遰也。 《正字通》遠不相通也。  又《集韻》迢迢,高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