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头顺尾


   谓对上下各方都听从、依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ī tóu shùn wěi
成语注音 一 ㄊㄡˊ ㄕㄨㄣˋ ㄨㄟˇ
成语简拼 ytsw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依頭順尾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谓对上下各方都听从、依顺。


反义词



成语示例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我说书的也只得这等依头顺尾的演说。”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五回:“前儿我们还议论到这里,再不能依头顺尾,必有两场气生。”


成语典故

谓对上下各方都听从、依顺。《红楼梦》第五五回:“前儿我们还议论到这里:再不能依头顺尾,必有两场气生。” 并列 对各方面都依从。《红楼梦》55回:“前儿我们还议论到这里,再不能~,必有两场气生。”△贬义。用于处理事务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靠,仗赖:~靠。~傍(➊依靠;➋摹仿,多指艺术、学问)。~恋。~偎。~存。~附。归~。 按照:~照。~旧。~据。~次。 顺从,答应:~从。~顺。~允。 亲密的样子:“有~其士”。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骨。~脑。~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剃~。 物体的顶端:山~。笔~。两~尖。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儿说起。~绪。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儿。 以前,在前面的:~三天。 次序在前,第一:~等。~生。 首领:~子。~目。 方面:他们是一~的。 临,接近:~睡觉先洗脸。 量词,多指牲畜:一~牛。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五百。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儿”)。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里~”。“后~”。)

鸟兽虫鱼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巴。~鳍。鸟~。 末端:排~。船~。~声。~骨。~灯。~数。~音。结~。扫~。虎头蛇~。 在后面跟:~随。~追。 量词,指鱼:三~鱼。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特指马尾(wěi )巴上的毛:马~罗。马~儿提豆腐―提溜不起来。 特指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三~儿(雌蟋蟀)。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依』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於希切,音衣。 《說文》倚也。 《書·無逸》知小人之依。 《註》言稼穡。 《詩·小雅》謀之不臧,則具是依。 《又》昔我往矣,楊柳依依。  又依稀,猶彷彿也。 《劉禹錫詩》宋臺梁館尚依稀。  又姓。  又《集韻》《韻會》𠀤隱豈切,音倚。 《詩·大雅》于京斯依。  又斧依,與扆通。 《儀禮·覲禮》天子設斧依于戸牖之閒。 《註》依,如今綈素屛風也。有繡斧文,所以示威也。  又纏弦也。 《儀禮·卽夕禮》設依撻焉。 《疏》依,以韋依纏其弦,卽今時弓𢐠是也。  又《儀禮·士虞禮》佐食無事,則出戸負依南面。 《註》戸牖之閒謂之依。  又喻也。 《禮·學記》不學博依,不能安詩。 《疏》謂依倚譬喻也。  又《韻補》叶烏皆切,音挨。 《曹植詩》願爲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  又《白居易詩》坐依桃葉妓。 《自註》依,烏皆反。

『尾』

《廣韻》《集韻》《正韻》無匪切《韻會》武匪切,𠀤音委。 《說文》微也。从倒毛在尸後。 《玉篇》鳥獸魚蟲皆有之。  又末後稍也。 《易•未濟》狐濡其尾。 《書•君牙》若蹈虎尾。  又《詩•邶風》瑣兮尾兮,流離之子。 《註》瑣,細。尾,末也。  又《戰國策》王若能爲此尾。 《註》終也。  又東方星名,十八度尾爲大辰。  又次名。 《禮•月令》日月會於鶉尾,斗建申之辰也。  又底也。 《爾雅•釋水》瀵大出尾下。 《註》尾猶底也。言其源深出於底下者名瀵。瀵猶灑散也。  又《書•堯典》仲春鳥獸孶尾。 《註》乳化曰孳,交接曰尾,因物之生育,驗其氣之和也。  又陪尾,山名,在江夏安陸縣。一名橫尾。一曰負尾。  又姓。 《左傳》殷民六族有尾勺氏。  又漢劉虞吏尾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