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笔涂鸦


   信:听凭,随意;信笔:随意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ìn bǐ tú yā
成语注音 ㄒ一ㄣˋ ㄅ一ˇ ㄊㄨˊ 一ㄚ
成语简拼 xbty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信筆涂鴉
成语英文 scribble along(write at random)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信:听凭,随意;信笔:随意书写;涂鸦: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形容字写得很潦草。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近义词



反义词



成语示例


清·李渔《意中缘·先订》:“僻处蛮乡,无师讲究,不过信笔涂鸦。”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 卢仝《示添丁》诗:“不知四体正困惫,泥人啼哭声呀呀。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成语典故

源见“涂鸦”。谓随便书写,字迹如同鸦群一样凌乱,比喻字写得很稚拙或胡乱写作。常用为自谦之词。清 李渔《意中缘.先订》:“僻处蛮乡,无师讲究,不过信笔涂鸦,怎经得大方品骘。” 偏正 随意写写画画。比喻字写难看或胡乱写作。语出唐·卢仝《示添丁》:“不知四体正困惫,泥人啼哭声呀呀,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清·李渔《意中缘·先订》:“僻处蛮乡,无师讲究,不过~,怎经得大方品骘?”△多用于书法、绘画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诚实,不欺骗:~用。~守。~物。~货。~誓旦旦。 不怀疑,认为可靠:~任。~托。~心。~念。 崇奉:~仰。~徒。 消息:~息。杳无音~。 函件:~件。~笺。~鸽。~访。 随便,放任:~手(随手)。~步(随意走动,散步)。~笔。~意。 同“芯”。 姓。

同“伸”,舒展开。 同“伸”,表白。

使颜色或油漆等附着在上面:~饰。~漆。~抹。 乱写:~鸦。 用笔抹上或抹去:~改。~窜。~乙。 泥泞:~炭。 河流或海流夹杂的泥沙在地势较平的河流入海处或海岸附近沉积而成的浅海滩:海~。滩~。 同“途”。 姓。

鸟类的一属,全身多为黑色,嘴大翼长,叫声“丫丫”:乌~。寒~。~嘴锄(一种形如鸦嘴的轻便小锄)。 古同“丫”,女孩子。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信』

《唐韻》息晉切《集韻》《正韻》思晉切,𠀤音訊。愨也,不疑也,不差爽也。 《易·繫辭》人之所助者,信也。 《左傳·僖七年》守命共時之謂信。  又《爾雅·釋地》大蒙之人信。 《註》地氣使然也。  又《左傳·莊三年》一宿爲舍,再宿爲信。 《詩·豳風》于女信處。  又《周頌》有客信信。 《註》四宿也。  又符契曰信。 《前漢·平帝紀》漢律,諸乗傳者持尺五木轉信。 《註》兩行書繒帛,分持其一。出入關,合之乃得過。或用木爲之。 《後漢·竇武傳》取棨信閉諸禁門。 《註》棨,有衣戟也。  又古人謂使者曰信。與訊通。 《史記·韓世家》𨻰軫說楚王,發信臣,多其車,重其幣。 《司馬相如·諭巴蜀檄》故遣信,使曉諭百姓。  又州名。唐置信州,卽今廣信府。  又姓。信陵君無忌之後。  又複姓。 《何氏姓苑》有信都,信平二氏。  又《集韻》《正韻》𠀤升人切。與申同。 《易·繫辭》往者,屈也。來者,信也。 《詩·邶風》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又同身。 《周禮·春官》侯執信圭,伯執躬圭。 《註》信圭,刻人形伸也。躬圭,刻人形屈也。  又叶斯鄰切,音新。 《詩·小雅》庶民弗信。叶上親。◎按《正韻》云:韓王信本與淮隂侯同名,嫌誤讀作新。今《敘傳》韓信音新,是信本有平、去兩音,其讀平者亦音,而非叶矣。

『笔』

《集韻》與筆同。詳筆字註。 《廣韻》鄙密切《韻會》逼密切《正韻》壁吉切,𠀤音必。 《釋名》筆,述也。述事而書之也。 《爾雅·釋器》不律謂之筆。 《註》蜀人呼筆爲不律也。 《說文》楚謂之聿,吳人謂之不律,燕謂之弗,秦謂之筆。 《古今注》古之筆,不論以竹以木,但能染墨成字,卽謂之筆。秦吞六國,滅前代之美,故蒙恬得稱於時。蒙恬造筆,卽秦筆耳。以枯木爲管,鹿毛爲柱,羊毛爲被,所謂蒼毫也。彤管赤漆耳,史官記事用之。 《法書攷》虞世南云:筆長不過六寸,眞一,行二,草三,指實掌虛。 《禮·曲禮》史載筆,士載言。 《註》筆,謂書具之屬。  又筆星。 《釋名》筆星,星氣有一枝,未銳似筆也。  又花名。 《楚辭註》辛夷花初發如筆,北人呼爲木筆。  又《集韻》筆別切,音莂。山東謂筆。  又作〈/尹〉。見《漢戚伯樊毅𥓓》。  又《嚴訢𥓓》作〈八/尹〉,見《舉要》。 《集韻》或作笔。

『涂』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同都切,音徒。水名。 《說文》水出益州牧靡南山。西北入澠。  又水名。 《水經注》涂水,出陽邑東北大嵰山。  又溝涂也。 《周禮·地官·遂人》百夫有洫,洫上有涂。 《註》涂容乗車一軌。  又同塗。 《周禮·夏官·司險》設國之五溝五涂。 《註》五涂徑畛。涂,道路也。  又堂涂也。 《爾雅·釋宮》堂涂謂之陳。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堂涂十有二分。 《註》謂階前。若今令甓祴也。 《疏》令甓。塼也。祴,塼道也。  又《玉篇》涂涂,露厚貌。  又《爾雅·釋天》十二月爲涂月。  又石名。 《山海經》箕尾之山多涂石。  又《廣韻》直魚切《集韻》陳如切,𠀤音除。水名。與滁同。 《晉書·宣帝紀》王淩詐言吳人塞涂水。涂水卽滁水。  又《集韻》《韻會》𠀤直加切,音秅。沮洳也。一曰飾也。  又《集韻》余遮切,音耶。涿涂,山名,見《史記·匈奴傳》。  又與余同。涂吾,水名。 《山海經註》漢元狩二年,馬出涂吾水中。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同都切,音徒。泥也。 《書·禹貢》塗泥。見土字註。  又《爾雅·釋詁》路旅,塗也。 《張衡·西京賦》參塗夷庭。 《註》參塗,郭門之三道。 《潘岳·藉田賦》啓四塗之廣阡。  又杜也,杜塞孔穴也。 《書·梓材》惟其塗墍茨。 《詩·小雅》如塗塗附。  又污也。 《莊子·讓王篇》夷齊曰:周以塗吾身。不如避之以潔吾行。  又厚貌。 《楚辭·九歎》白露紛以塗塗。 《謝朓·酬王晉詩》塗塗晚露稀。  又《禮·檀弓》菆塗龍輴以椁。  又塗車,明器也。 《禮·檀弓》塗車芻靈。自古有之。  又糊塗,不分曉也。 《宋史·呂端傳》太宗欲相端,或言端爲人糊塗。帝曰:端小事糊塗,大事不糊塗。  又塗乙,攺竄也。 《隋百官志》給事中掌侍左右分判省事,詔敕有不便者,塗竄奏還,謂之塗歸。 《李義山韓𥓓詩》點竄堯典舜典字,塗攺淸廟生民詩。  又塗山,國名。在壽春界巢縣東北。 《書·益稷》娶于塗山。 《連山易》禹娶塗山氏女,名攸。 《史記·夏本紀》禹會諸侯塗山,今山前有禹會村。 《蘇軾·有禹會村詩》。俗謂塗山在會稽,渝州,濠州,當塗,九江,及三巴之江州,𠀤非。  又山名。 《山海經》天帝山之西南曰臯塗之山。  又三塗,太行轘轅崤澠也。 《馬融·廣成頌》右矕三塗。左槩嵩嶽。矕視也。  又姓。見《統譜》。  又《集韻》徒故切,音渡。 《張衡·思玄賦》雲師𩅾以交集兮,凍雨沛其灑塗。𨏢琱輿而樹葩兮,擾應龍以服路。  又《廣韻》宅加切《集韻》直加切,𠀤音茶。沮洳也。一曰飾也。 《前漢·東方朔傳》諧語曰:老柏塗。 《柳宗元詩》善幻迷冰火,齊諧笑柏塗。東門牛屢飯,中散蝨空爬。  又叶他魯切,音土。 《史記·龜筴傳》周流天下,還復其所。上至蒼天,下薄泥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