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山剑树


   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āo shān jiàn shù
成语注音 ㄉㄠ ㄕㄢ ㄐ一ㄢˋ ㄕㄨˋ
成语简拼 dsjs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刀山劍樹
成语英文 a mountain of swords and a forest of sabres(the most dangerous place)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佛教所说的地狱之刑。形容极残酷的刑罚。



反义词



成语示例


我本来不大喜欢下地狱,因为不但是满眼只有刀山剑树,看得太单调,痛苦也怕很难当。(鲁迅《华盖集续编 厦门通信(二)》)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阿含经 九众生居品》:“设罪多者当入地狱,刀山剑树,火车炉炭,吞饮融铜。”


成语典故

比喻险恶的境地。清遯庐《童子军·谋劫》: “准在明日三更向后,到那刑部衙门里面,把俺吴先生从那刀山剑树之中,夺到这光天化日之下便了。”●《阿含经·九众生居品》: “设罪多者当入地狱,刀山剑树,火车炉炭,吞饮融铜。” 《辨证论》八注引南朝刘义庆《幽明录·康阿得》: “康阿得死三日……凡见十狱,各有楚毒,狱名 ‘赤沙’ 、‘黄沙’ 、‘白沙’ ,如此 ‘七沙’ ,有刀山剑树,抱赤铜柱。” 楚: 痛苦。佛教说,地狱里有上刀山攀剑树的酷刑,罪恶多的人将受其刑。 并列 原指佛教传说地狱中的一种刑罚。后比喻异常艰难,有生命危险的境地。鲁迅《厦门通信》:“我本来不大喜欢下地狱,因为不但是满眼只有~,看得太单调,苦痛也怕很难当。”△用于描写危难处所。→刀山血海 枪林弹雨 龙潭虎穴刀头剑首。也作“刀山剑林”、“剑树刀山”。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来切、割、斩、削、砍、刺、铡的工具:~子。~兵。~法。剪~。镰~。 中国的纸张计量单位:一刀合一百张。 古代的一种钱币,因其形如刀故称:~币。 姓。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 姓。

古代的一种兵器:宝~。长~。~鞘。~术。~拔弩张(形容形势紧张,一触即发,后亦喻书法雄健)。刻舟求~。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刀』

《唐韻》《集韻》《韻會》都勞切《正韻》都高切,𠀤到平聲。 《說文》兵也。象形。 《徐曰》象刀背與刃也。 《釋名》刀,到也。以斬伐到其所也。 《玉篇》所以割也。 《左傳·襄三十一年》未能操刀而使割也。  又錢名。 《初學記》黃帝採首山之銅,始鑄爲刀。 《史記·平準書》龜貝金錢刀布之幣興焉。 《註》索隱曰:刀者,錢也。以其形如刀。 《前漢·食貨志》利於刀。 《註》如淳曰:名錢爲刀者,以其利於民也。  又《詩·衞風》誰謂河廣,曾不容刀。 《朱註》小船曰刀。 《正韻》小船形如刀。

『山』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𠀤與刪音同。 《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 《徐曰》象山峰𠀤起之形。 《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 《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 《書·禹貢》奠高山大川。 《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 《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又連山,古易名。 《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 《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又姓。古烈山氏之後。  又公山,複姓。  又《集韻》《韻會》𠀤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又《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又叶疏臻切,音甡。 《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 《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𠀤互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