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纵指示


   发:发现;纵:放纵,也通“踪”。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暗中操纵指挥。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ā zòng zhǐ shì
成语注音 ㄈㄚ ㄗㄨㄥˋ ㄓˇ ㄕˋ
成语简拼 fzzs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發縱指示
成语英文 unleash hunting dogs after a quarry
成语结构  连动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发:发现;纵:放纵,也通“踪”。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跟踪追捕。比喻暗中操纵指挥。



成语示例


所谓‘自治运动’,始终在发纵指示,未曾忘怀,早是公开的秘密。邹韬奋《外交的途经》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成语典故

源见“功人功狗”。《史记.萧相国世家》作“发踪指示”。《汉书.萧何传》作“发纵指示”。颜师古注:“发纵,谓解绁而放之也。指示者,以手指示之,今俗言放狗。”谓放出猎狗,指示方向,令其追捕野兽。一说猎人发现野兽的踪迹,指示猎狗追捕。比喻操纵指挥。邹韬奋《外交的途径》:“日本要使华北五省‘东北化’,早已明目张胆地对世界宣布过,所谓‘自治运动’,始终在发纵指示,未曾忘怀,早是公开的秘密。” 连动 发现野兽踪迹,嗾使猎狗追杀。比喻在幕后操纵指挥。《资治通鉴·汉纪高帝六年》:“而~兽处者,人也。”△多用于暗中指使方面。也作“发踪指示”。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交付,送出:分~。~放。~行(批发)。 放,射:~射。百~百中。焕~。 表达,阐述:~表。~凡(陈述某一学科或一本书的要旨)。阐~。 散开,分散:~散。 开展,张大,扩大:~展。~扬。 打开,揭露:~现。~掘。 产生,出现:~生。~愤。奋~。 食物因发酵或水浸而膨涨:~面。 显现,显出:~病。~抖。~憷。 开始动作:~动。 引起,开启:启~。~人深省。 公布,宣布:~布。~号施令。 量词,用于枪弹、炮弹。

人的前额、双耳和头颈部以上生长的毛:头~。鬓~。怒~冲冠。

手伸出的支体(脚趾亦作“脚指”):手~。巨~(大拇指)。~甲。~纹。~印。屈~可数。 量词,一个手指的宽度:下了三~雨。 (手指或物体尖端)对着,向着:~着。~画。~南针。~手画脚。 点明,告知:~导。~引。~正。~责。~控(指名控告)。~摘。~挥。~日可待。 直立,竖起:令人发(fà)~(形容极为愤怒)。 意向针对:~标。~定。 古同“旨”,意义,目的。

表明,把事物拿出来或指出来使别人知道:~警。~范。~弱。~威。~众。~意。告~。指~。请~。 对来信的敬称:赐~。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指』

《唐韻》職雉切《集韻》《韻會》軫視切,𠀤音旨。 《說文》手指也。 《易·說卦》艮爲指。 《疏》取其執止物也。 《左傳·宣四年》子公之食指動。 《疏》一巨指,二食指,三將指,四無名指,五小指。  又《定十四年》以戈擊闔廬傷將指。 《註》足,大指也。言其將領諸指。足之用力,大指居多。手之取物,中指爲長。故足以大指爲將,手以中指爲將。  又《廣韻》斥也。 《易·繫辭》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疏》各斥其爻卦之所適也。  又示也。 《禮·玉藻》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 《前漢·蕭何傳》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 《註》指示者,以手指示之。  又《增韻》指麾也。 《禮·曲禮》六十曰耆指使。 《註》指事使人也。 《前漢·賈誼傳》頤指如意。 《註》但動頤指麾,則所欲皆如意。  又直指,官名。 《前漢·武帝紀》遣直指使者暴勝之等,衣繡衣,杖斧,分部,逐捕羣盜。  又與旨恉通。意向也。 《書·盤庚》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 《前漢·孔光傳》不希指苟合。 《註》希望天子之旨意也。  又歸趣也。 《孟子》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前漢·河閒獻王傳》文約指明。 《註》指,謂義之所趨,若人以手指物也。  又美也。 《荀子·大略篇》不時宜,不敬交,不驩欣,雖指非禮也。 《集韻》或从月作脂。

『示』

《廣韻》巨支切《集韻》翹移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岐。同祇。 《周禮·春官》大宗伯掌天神人鬼地示之禮。 《釋文》示或作祇。  又姓。 《史記·晉世家》示眯明。 《左傳》作提彌明。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越嶲郡有蘇示縣。  又《唐韻》《集韻》《韻會》𠀤神至切,音侍。垂示也。 《說文》天垂象,見吉凶,所以示人也。从二,三垂,日月星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示神事也。 《徐曰》二,古上字。左畫爲日,右爲月,中爲星。畫縱者取其光下垂也。示,神事也。故凡宗廟社神祇皆从示。 《玉篇》示者,語也。以事告人曰示也。 《易·繫辭》夫乾確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𥳑矣。 《禮·檀弓》國奢則示之以儉,國儉則示之以禮。 《書·武成》示天下弗服。  又與視通。 《詩·小雅》視民不恌。 《箋》以目視物,以物示人,同作視字。 《禮·曲禮》幼子常視毋誑。 《疏》示視古字通。 《前漢·高帝紀》視項羽無東意。 《師古註》漢書多以視爲示。  又姓。明宣德中賢良示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