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柔内刚


   柔:柔顺。刚:刚强。外表柔顺,内心却很刚强。亦作“外柔中刚”。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wài róu nèi gāng
成语注音 ㄨㄞˋ ㄖㄡˊ ㄋㄟˋ ㄍㄤ
成语简拼 wrng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外柔内剛
成语英文 an iron fist in a velvet glove
成语拉丁文 suaviter in modo, fortiter in re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柔:柔顺。刚:刚强。外表柔顺,内心却很刚强。亦作“外柔中刚”。




成语示例


古华《芙蓉镇》第二章:“她是个外柔内刚的人。”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书·甘卓传》:“卓外柔内刚,为政简惠。”


成语典故

外表柔弱,内心刚强。《晋书.甘卓传》:“卓外柔内刚,为政简惠。”《旧五代史.汉书.龙敏传》:“敏学术不甚长,然外柔而内刚,爱决断大计。” 并列 外表柔弱,内心刚强。语出《晋书·甘卓传》:“卓外柔内刚,为政简惠。”张季德《一家有一家的事》:“陆志刚优柔寡断,什么事都拿不定主意,好在他的妻子很贤惠,~,精明强干,所以家庭内外的种种矛盾都能及时妥善处理。”△褒义。多用来描写人的性格。?外刚内柔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与“内”、“里”相对:~边。~因。里应(yìng )~合。~行(háng )。 不是自己这方面的:~国。~路(同“外地”)。~族。~省。~星人。 指“外国”:~域。~宾。~商。 称母亲、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公。~婆。~甥。 称岳父母:~父。~姑(岳母)。 称丈夫:~子(亦指非婚生之子)。 关系疏远的:~人。 对正式的而言,指非正式的:~号(绰号)。~史(指正史以外的野史、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传(zhuàn )。 传统戏剧角色名:~旦。~末。~净。

植物初生而嫩:~荑(初生嫩芽,喻女子白嫩的手)。 软,不硬:~软。~韧。~嫩。~滑。 软弱,与“刚”相对:~懦。~弱。刚~相济。 温和:~顺。~和。~曼(柔和妩媚)。~情。

里面,与“外”相对:~部。~外。~定。~地。~阁。~行(háng )。~涵。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人。~亲。~弟。 亲近:~君子而外小人。

同“纳”,收入;接受。

硬,坚强,与“柔”相对:~强。~直。~烈。~劲(姿态、风格等挺拔有力)。~健。~毅。~决。~正不阿(ē)。~愎自用。 恰好,恰巧:~~(a.恰好;b.才)。~好。 才:~才。~来就走。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外』

《廣韻》《集韻》五會切《韻會》魚會切,𠀤歪去聲。內之對,表也。 《易·坤卦文言》義以方外。 《家人彖傳》男正位乎外。 《禮·祭義》禮也者,動於外者也。 《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 《列子·仲尼篇》遠在八荒之外。  又疏斥也。 《易·泰卦彖傳》內君子,而外小人。 《前漢·霍光傳》盡外我家。  又度外,置之也。 《後漢·光武紀》暫置此兩子于度外。  又方外,散人也。 《淮南子·道應訓》吾與汗漫期于九垓之外。  又《集韻》五活切,音杌。 《黃庭經》洞視得見無內外,存嗽五牙不飢渴,神華執中六丁謁。  又叶征例切,音制。 《詩·魏風》十畝之外兮。叶下泄逝。 《說文》外,遠也。卜尚平旦,今若夕卜,于事外矣。會意。

『柔』

《唐韻》耳由切《集韻》《韻會》《正韻》而由切,𠀤受平聲。 《說文》木曲直也。  又柔者剛之反。 《易·說卦》立地之道,曰柔與剛。 《書·洪範》沈潛剛克,高明柔克。 《老子·道德經》豈非以其柔耶。  又安也。 《書·舜典》柔遠能邇。  又服也。 《左傳·僖二十八年》我得天,楚伏其罪,我且柔之矣。  又草木新生曰柔。 《詩·小雅》薇亦柔止。  又國名。 《前漢·地理志》屬琅邪郡。 俗作𣐱,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