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作之合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形容婚姻美满称心。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iān zuò zhī hé
成语注音 ㄊ一ㄢ ㄗㄨㄛˋ ㄓ ㄏㄜˊ
成语正音 “之”,不能读作“zī”。
成语简拼 tzzh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a heaven-made match(a union made by heaven)
成语法文 union prédestinée
成语俄文 союз,совершённый небом
成语结构  偏正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上天做主成全的男女结合。形容婚姻美满称心。也可用来指自然形成的聚合或天然的搭配的亲密关系。




成语示例


年长兄,我同你是“天作之合”,不比寻常同年弟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诗经 大雅 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


成语典故

《诗.大雅.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毛传:“合,配也。”意谓文王之妻太姒,乃天为之配合。后世遂以“天作之合”为缔结婚姻的贺辞。 偏正 合,配合。天意撮合成的婚姻。语出《诗经·大雅·大明》:“文王初载,天作之合。”陈荫荣《兴唐传》:“黑白二女愿意嫁他,真是~。”也指朋友相遇,自然聚合。文乐然《赤诚》:“她拿出车票对上了自己的座号——真是~,与毕瑜正好相向。”△多用于称颂婚姻美满之词。→天公作合 天缘凑合 佳偶天成 ?彩凤随鸦 狭路相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在地面以上的高空:~空。~际。~罡(北斗星)。~渊(上天和深渊,喻差别大)。~马行空(喻气势豪放,不受拘束)。 在上面:~头(书页上面的空白)。 气候:~气。~冷。 季节,时节:冬~。 日,一昼夜,或专指昼间:今~。 指神仙或他们所住的地方:~上。~宫。 自然界:~堑。~时。~籁(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鸟声、流水声)。 〔~干(gān)〕古代用来记日或年的字,有“天干”和“地支”两类,天干共十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亦称“十干”。 自然的、生成的:~然。~性。~职(应尽的职责)。~才(①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②有这种才能的人)。~伦之乐。

起,兴起,现在起:振~。枪声大~。 从事,做工:工~。~息。~业。 举行,进行:~别(分别)。~乱。~案。~战。~报告。 干出,做出,表现出,制造出:~恶(è)。~弊。~梗。~祟。~态。~色。~为。~难。~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当成,充当:~罢。~保。~伐(做媒人)。~壁上观(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看,喻坐观别人成败)。 创造:创~。写~。~曲。~者。 文艺方面的成品:~品。不朽之~。 同“做”。 旧时手工业制造加工的场所:~坊。 从事某种活动:~揖。~弄。~死。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闭,对拢:~眼。~抱。珠连璧~。貌~神离。 聚集:~力。~办。~股。~资。 不违背,一事物与另一事物相应或相符:~格。~法。情投意~。 应该:~该。~当。“文章~为时而著,诗歌~为时而作”。 总共,全:~家欢乐。 计,折算:~多少钱。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5”。

中国市制容量单位,一升的十分之一。 旧时量粮食的器具,容量为一合,木或竹制,方形或圆筒形。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天』

《唐韻》《正韻》他前切《集韻》《韻會》他年切,𠀤腆平聲。 《說文》顚也。至高在上,从一大也。 《白虎通》鎭也,居高理下,爲物鎭也。 《易·說卦》乾爲天。 《禮·禮運》天秉陽,垂日星。荀子曰:天無實形,地之上至虛者皆天也。邵子曰:自然之外別無天。 《程子遺書》天之蒼蒼,豈是天之形。視下亦復如是。 《張子正蒙》天左旋,處其中者順之,少遲則反右矣。 《朱子·語類》離騷有九天之說,諸家妄解云有九天。據某觀之,只是九重。蓋天運行有許多重數,裏面重數較軟,在外則漸硬,想到第九重成硬殻相似,那裏轉得愈緊矣。○按天形如卵白。細察卵白,其中之絪縕融密處確有七重,第八重白膜稍硬,最後九重便成硬殻。可見朱子體象造化之妙。今西洋曆說,天一層緩似一層,此七政退旋,所以有遲速也。  又星名。 《爾雅·釋天》天,根氐也。 《周語》天根見而水涸。  又古帝號。葛天氏,見《疏仡紀》。  又神名。 《山海經》形天與帝爭神,帝斷其首,乃以乳爲目,臍爲口,操干戚以舞。形一作𠛬。 《陶潛詩》𠛬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或作獸名,非。  又地名。 《蜀地志》蜀卭僰山後四野,無晴日,曰漏天。 《杜甫詩》地近漏天終歲雨。  又山名。 《九州要記》凉州古武城有天山,黃帝受金液神丹于此。一曰在伊州。 《註》天山,卽祁連山。  又天,樂名。鈞天廣樂,見《史記·趙世家》。  又署名。 《唐六典》內閣惟祕書閣,宏壯曰木天。今翰林院稱木天署。  又景天,草名。 《陶弘景曰》以盆盛,置屋上,辟火灾。  又髡𠛬。 《易·暌𧰼》其人天且劓。  又姓。漢長社令天高。見《姓苑》。○按先韻,古與眞文通,故天字皆从鐵因反。考之經史皆然,惟《易》六位時成,時乘六龍以御天,與庚靑通耳。《正字通》謂,至尊莫如天,天以下又莫如君父,字音必不可僭易攺叶,所論頗正大。𠀑,武后所造天字,似篆文天。

『作』

《唐韻》則洛切《集韻》《韻會》《正韻》卽各切,𠀤臧入聲。興起也。 《易·乾卦》聖人作而萬物覩。 《書·堯典》平秩東作。  又振也。 《書·康誥》作新民。  又造也。 《禮·樂記》作者之謂聖。 《詩·鄘風》定之方中,作于楚宮。  又爲也。 《詩·鄭風》敝予又改作兮。  又始也。 《詩·魯頌》思馬斯作。  又坐作。 《周禮·夏官》大司馬敎坐作進退之節。  又將作,秦官名。 《前漢·百官表》秩二千石,掌宮室。  又作猶斮也。 《禮·內則》魚曰作之。 《註》謂削其鱗。  又汨作,逸書篇名。  又姓。漢涿郡太守作顯。  又與詛同。怨謗也。 《詩·大雅》侯作侯祝。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賀切,音佐。 《後漢·廉范傳》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夜作,昔無襦,今五袴。 《韓愈詩》非閣復非船,可居兼可過。君去問方橋,方橋如此作。今方音作讀佐。俗用做。  又《韻補》叶總古切,音阻。 《韓愈·處州孔子廟𥓓》惟此廟學,鄴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  又叶子悉切,音卽。 《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𨻰琳·客難》太王築室,百堵俱作。西伯營臺,功不浹日。 《集韻》作古作𢓓。註詳人部五畫。

『之』

《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

『合』

《唐韻》𠋫閤切《集韻》《韻會》曷閤切《正韻》胡閣切,𠀤音盒。 《說文》合口也。  又《玉篇》同也。 《易·乾卦》保合太和。 《詩·小雅》妻子好合。  又配也。 《詩·大雅》天作之合。 《前漢·貨殖傳》蘗麴鹽豉千合。 《註》師古曰:蘗麴以斤石稱之,輕重齊則爲合。鹽豉以斗斛量之,多少等亦爲合。合者,相配耦之言耳。  又會也。 《禮·王制》不能五十里者,不合于天子。 《註》合,會也。  又聚也。 《論語》始有曰:苟合矣。 《註》合,聚也。  又答也。 《左傳·宣二年》旣合而來奔。 《註》合,答也。  又閉也。 《前漢·兒寬傳》封禪告成,合祛于天地神明。 《註》李奇曰:祛,開散。合,閉也。  又六合。 《莊子·齊物論》六合之外,聖人存而不論。 《梁元帝·纂要》天地四方曰六合。  又黍名。 《禮·曲禮》黍曰薌合。  又《文中子·問易篇》黃帝有合宮之聽。  又合黎,地名。 《書·禹貢》導弱水,至于合黎,餘波入于流沙。  又州名。 《廣韻》秦爲巴郡,宋爲宕渠郡,後魏置合州,蓋涪漢二水合流之處,因以名之。  又參合,代地。 《史記·韓王信傳》入居參合。  又鉅合在平原,合騎在高城,𠀤漢侯國。見《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又重合縣屬勃海郡,合鄕縣屬東海郡。  又合浦,郡名。𠀤見《前漢·地理志》。  又《廣韻》器名。 《正韻》合子,盛物器。  又《廣韻》姓也。 《左傳》宋大夫合左師。  又子合,西域國名。 《前漢·西域傳》西夜國王,號子合王。 《後漢·西域傳》子合國,去疏勒千里。  又通作闔。 《戰國策》意者,臣愚而不闔於王心耶。 《註》闔合同。  又與郃通。 《史記·魏世家》築雒隂合陽。 《註》郃水之北。  又《高祖功臣侯表》高祖兄仲廢爲合陽侯。  又《唐韻》《正韻》古沓切《集韻》《韻會》葛合切,𠀤音閤。 《廣韻》合,集也。  又《集韻》兩龠爲合。 《前漢·律歷志》量者,龠合升斗斛也,所以量多少也。  又合龠爲合,十合爲升。 《註》合龠一作十龠,又合者,合龠之量也。  又叶許及切,音翕。 《張衡·思𤣥賦》何孤行之焭焭兮,孑不羣而介立。感鸞鷖之特棲兮,悲淑人之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