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无缺


   十分完整,没有残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wán zhěng wú quē
成语注音 ㄨㄢˊ ㄓㄥˇ ㄨˊ ㄑㄩㄝ
成语简拼 wzwq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当代
成语繁体 完整無缺
成语英文 intactness(in good condition)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十分完整,没有残缺。




成语示例


欧阳山《三家巷》:“把破了、断了、缺了、穿了的东西改造成为完整无缺的东西等等。”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秦牧《土地》:“这里,我想到了我们中国整个版图,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一定要使它真正的完整无缺。”


成语典故

《珍贵的教科书》:“那捆书完整无缺地压在他身下,已经被鲜血染红了。”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全:~备。~全。~整。~善。~好。~璧归赵。覆巢无~卵。 尽,无:用~了。煤烧~了。 做成,了结:~毕。~成。~结。 交纳:~粮。~税。 姓。

有秩序,不乱:~齐。~洁。~然有序。 治理:~治。~改。~编。~饬(a.使有条理,整顿;b.整齐,有条理)。~装待发。 修理,修饰:~形。~旧如新。 完全无缺,没有零头:~体。完~。 使人吃苦头:~人。 搞,弄:咋~的?

不够:~乏。~少。~憾。欠~。~漏。 残破:~点。~口。~陷。 空额(指职位):~额。补~。 该到而未到:~勤。~席。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完』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官切,音桓。 《說文》全也。 《論語》苟完矣。 《莊子·天地篇》不以物挫志之謂完。  又《戰國策》不如伐蜀之完也。  又《玉篇》保守也。 《史記·蔡澤傳》子胥智而不能完吳。  又繕也。 《詩·大雅》溥彼韓城,燕師所完。  又《左傳·隱元年》大叔完聚。 《註》謂完城郭也。  又堅好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敝三才不失職,謂之完。 《註》謂輪雖敝盡,而轂輻與牙不動也。  又《集韻》五勿切,音物。去髮形。 《字彙補》音禿,引漢書完爲城旦。見古音叢目讀。  又叶胡光切,音皇。 《楚辭·九章》何獨樂斯之謇謇兮,願蓀美之可完。叶上亡。  又《說文》古文寬字。註詳十二畫。 《唐韻》苦官切《集韻》《韻會》《正韻》枯官切,𠀤㱁平聲。 《說文》屋寬大也。从宀莧聲。莧音桓,今文省作寬。一曰緩也。 《廣韻》愛也,裕也。  又舒也。 《易·乾卦》寬以居之。 《詩·衞風》寬兮綽兮。 《註》寬,宏裕也。  又《書·舜典》敬敷五敎在寬。  又《增韻》不猛也。 《書·大禹謨》臨下以𥳑,御衆以寬。  又《君𨻰》寬而有制,從容以和。 《左傳·昭二十年》子產謂子大叔曰:唯有德者能以寬服民,其次莫如猛。  又曰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  又緩也。 《史記·韓非列傳》寬則寵名譽之,人急則用介冑之士。  又宥也。 《史記·廉頗列傳》鄙賤之人,不圖將軍寬之至此也。  又姓。  又叶驅圓切,音圈。 《詩·衛風》考槃在㵎,碩人之寬。叶下諼。  又叶巨員切,音權。 《韓愈·閔已賦》昔顏氏之庶幾,在隱約而平寬。固哲人之細事,夫子乃嗟歎其賢。

『无』

《唐韻》武夫切,音巫。 《說文》𣞣,亡也。奇字,无通𣞣。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 《易·乾卦》无咎。 《釋文》无音無。易內皆作此字。 《藝苑雄黃》无亦作亡。古皆用亡无,秦時始以蕃橆之橆爲有無之無。詩、書、春秋、禮記、論語本用无字,變篆者變爲無,惟易、周禮盡用无。然論語亡而爲有,我獨亡,諸無字,蓋變隸時誤讀爲存亡之亡,故不改也。  又《廣韻》莫胡切,音模。南无,出《釋典》。 《唐韻》武扶切《廣韻》武夫切《集韻》《韻會》《正韻》微夫切,𠀤音巫。 《說文》亡也。 《玉篇》不有也。 《書·舜典》剛而無虐,𥳑而無傲。  又《益稷》懋遷有無化居。  又《爾雅·釋詁》虛無之閒也。 《註》虛無皆有閒隙。 《老子·道德經》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周子·太極圖說》無極而太極。  又《禮·三年問》無易之道也。 《註》無,猶不也。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越巂郡會無縣。  又姓。 《正字通》漢無且明,無能。  又《廣韻》漢複姓無庸無鉤,俱出自楚。  又文無,藥名。 《古今注》相別贈之以文無。文無,一名當歸。  又《說文奇字》作无。 《玉篇》虛无也。周易無字俱作无。  又《集韻》或作亡。 《詩·衞風》何有何亡。  又通作毋。書,無逸。 《史記·魯世家》作毋逸。  又通作毛。 《後漢·馮衍傳》飢者毛食。 《註》衍集:毛作無。今俗語猶然。或古亦通乎。 《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 《通雅》江楚廣東呼無曰毛。  又《集韻》或作武。◎按禮器:詔侑武方。註:武當爲無,聲之誤也。鄭註:明言其誤。集韻合無,武爲一。非。 《集韻》無或作橆。韻會,𣞣本古文蕃𣞣字。篆借爲有無字。李斯變隷變林爲四點。〇按說文𣠮,从亡無聲,在亡部。至蕃橆之橆,在林部。音義各別,不云相通。且有無與蕃橆義尤相反,不應借用。玉篇集韻韻會俱非。韻會蕃橆作蕃𣞣,尤非。  又按讀書通云:通作勿莫末沒蔑微不曼瞀等字,或止義通,或止音近,實非一字也。讀書通誤。  又梵言,南無呼那謨。那如拏之上聲,謨音如摩,猶云歸依也。

『缺』

《廣韻》《集韻》《韻會》𠀤苦穴切,音闋。 《說文》器破也。 《玉篇》虧也,破也。 《書·君牙》咸以正罔缺。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貫列缺之倒景兮。 《註》列缺,天閃也。  又《廣雅》缺,去也。 《篇海》少也,毀也,玷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傾雪切。義同。  又《集韻》犬橤切,音頍。卷幘也。結項中爲四綴,所以固冠者。 《儀禮·士冠禮》緇布冠缺項。 《註》缺,讀如有頍者弁之頍。  又《集韻》窺絹切,音𩒩。義同。 《玉篇》亦作𦈫。 《集韻》或作𧖫決。 《佩觿》干祿字書以缺字从垂旁,其不典有如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