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目
字典
词典
成语
条目
字典
词典
成语


寻死觅活


   叫喊着要去死。多形容因极其悲痛或耍无赖而疯疯颠颠的样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ún sǐ mì huó
成语注音 ㄒㄨㄣˊ ㄙˇ ㄇ一ˋ ㄏㄨㄛˊ
成语正音 “死”,不能读作“shǐ”。
成语简拼 xsmh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尋死覓活
成语英文 so agonizing as to threaten to die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叫喊着要去死。多形容因极其悲痛或耍无赖而疯疯颠颠的样子。



反义词



成语示例


直至日晚,身边无银子还酒钱,便放无赖,寻死觅活,自割自吊。(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六)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 关汉卿《金钱池》:“只为杜蕊娘他把俺赤心相待,时常与这虔婆合气,寻死觅活,无非是为俺家的缘故。”


成语典故

闹着要死要活。形容极其悲痛,或以死吓人。元.无名氏《延安府》一折:“你这般寻死觅活的,有甚么冤屈的事,你和我说者。”《红楼梦》一二○回:“若说放他出去,恐怕他不愿意,又要寻死觅活的。”鲁迅《彷徨.祝福》:“回头人出嫁,哭喊的也有,说要寻死觅活的也有,抬到男家闹得拜不成天地的也有,连花烛都砸了的也有。” 并列 意图自杀。《警世通言》卷6:“身边无银子还酒钱,便放无赖,~,自割自吊。”《红楼梦》117回:“他亲嫂子又不大说的上话,侄儿听见要~了好几次。”△用以形容极其悲伤;也作贬义,指以死相威胁。→投河陷井 寻死寻活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寻』

找,搜求:~找。~觅。~机。~问。~访。~衅。追~。~章摘句。 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等于八尺):~常(古代八尺为“寻”,倍寻为“常”,都是平常的长度,后泛指平常、素常)。

『死』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亡。~讯。~刑。~囚。~棋。~地。生离~别。~有余辜。 不顾生命:~志(牺牲生命的决心)。~士(敢死的武士)。~战。 固执,坚持到底:~心塌地。~卖力气。 无知觉:睡得~。 不活动,不灵活:~结。~理。~板。 不通达:~胡同。~路一条。 过时,失去作用:~文字。 极,甚:乐~人。

『活』

生存,有生命的,能生长,与“死”相对:~人。~体。~检。~物。 救活,使人活:~人无数。 在活的状态下:~埋。 逼真地:~脱。~像。 不固定,可移动,或处在进去状态的:~塞(sāi )。~扣。~页本。耳软心~(没主见)。 生动,不呆板,机灵,有生气:~力。 工作或生产品:~儿。~计。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死』

《廣韻》息姊切《集韻》《韻會》《正韻》想姊切,𠀤斯上聲。 《白虎通》死之言澌,精氣窮也。 《釋名》死者,澌也,若冰釋澌然盡也。 《莊子·知北遊》人之生,氣之聚也。聚則爲生,散則爲死。 《關尹子·四符篇》生死者,一氣聚散耳。 《禮·曲禮》庶人曰死。 《禮·檀弓》君子曰終,小人曰死。  又《周禮·天官·疾醫註》少曰死,老曰終。  又《山海經》有不死國,在南海大荒中。 《郭璞贊》赤泉駐年,神木養命。稟此遐齡,悠悠無竟。  又圓丘山有不死樹。 《郭璞贊》萬物暫見,人生如寄。不死之樹,壽蔽天地。  又《山海經》流沙之東,黑水之閒,有不死山。  又《劉孟會云》祖州海島產不死草,一株可活一人。  又姓。自、死、獨、膊,代北四姓也。見《氏族略》。  又叶息利切,音四。 《宋玉·九辯》願徼𡴘而有待兮,泊莽莽與埜艸同死。叶上至。 《說文》从人作𣦸。  又𣦹,同。

『活』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戸括切,音佸。水名。 《水經》活水,出壷關縣東玷臺下。  又生也。 《詩·周頌》實函斯活。  又《孫穆·雞林類事》高麗方言謂弓曰活。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古活切,音括。與𣴠同。活活,水流聲。 《詩·衞風》北流活活。  又汨活,水流疾貌。 《馬融·長笛賦》汨活澎濞。  又《韻補》叶胡決切,音血。 《魯褒錢神論》無位而尊,無勢而熱。危可使安,死可使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