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赏官职和许诺报酬。现多指为了使他人为己所用而答应给以名利地位。
封赏官职和许诺报酬。现多指为了使他人为己所用而答应给以名利地位。
密闭,使跟外面隔绝:~闭。密~。~口。~存。~条。~贮。~面。~底。~锁。~顶。冰~雪飘。~山育林。 用来装信、钱等物的纸套:信~。赏~。 帝王把土地或爵位给予亲属或臣僚:~侯。~君(领有封地的贵族)。~邑。~拜(拜官授爵)。~典。~建。 疆界:~疆。~域。~界。 限制:故步自~。 帝王筑坛祭天:~禅(祭天为“封”,祭地为“禅”)。 量词,用于装封套的东西:一~信。 姓。
在政府担任职务的人:~吏。~僚。~邸。~腔。~署。~厅。~爵。 属于国家的或公家的:~办。~费。~方。~府。 生物体上有特定机能的部分:感~。器~。五~。~能。 姓。
应允,认可:~可。允~。特~。 承认其优点:赞~。嘉~。 预先答应给与:~诺。 女方接受男方求亲:~配。~嫁。以身相~。 或者,可能:也~。或~。 处,地方:何~人。 表示约略估计的词:几~。少~。 这样:如~。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许昌市东。 姓。
〔~~〕众人共同用力的声音。 (許)
最初的,开始的:~本。~告。~稿。~籍。~理。~料。~色。~始。~著。 本来:~样。~型。~址。~主。 谅解,宽容:~宥。~谅。 宽广平坦的地方:~野。平~。 同“塬”。
《唐韻》府容切《集韻》《韻會》方容切,𠀤音崶。 《說文》爵諸侯之土也。从之从土从寸。 《徐曰》各之其土也,寸守其法度也。本作封,隸作封,从圭所執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王大封,則告后土。 《註》封,土地之事也。 又《大戴禮》五十里而封。 又《前漢·𠛬法志》同十爲封,封十爲畿,畿方千里。 又封疆之官曰封人。 《周禮·地官》封人掌設王之社壝,爲畿封而樹之。 又《大司徒之職》凡造都鄙,制其地域,而溝封之。 《註》封,起土界也。土在溝上謂之封,封上樹木以爲固也。 又大也。 《詩·商頌》封建厥福。 《書·舜典》封十有二山。 《孔傳》封,大也。每州之名山殊大者,以爲其州之鎮。 又封禪,祭名。積土增山曰封,爲墠祭地曰禪。 《孝經緯》封於泰山,禪於梁甫。 《白虎通》王者封禪以告太平。金泥銀繩,封以印璽。孔子登泰山,觀易姓而王可得而數者,七十餘封是也。 又聚土曰封。 《周禮·地官·冢人》以爵等爲丘封之度與樹數。 又培也。 《吳語》封殖越國。 《註》壅本曰封。 又富厚也。 《史記·貨殖傳》無秩祿之奉,爵邑之入,而樂與之比者,命曰素封。 又凡專利自私曰封。 《詩·周頌》無封靡于爾邦。 《禮·王制》名山大澤不以封。 《鄭註》與民同財,不得障管也。 又緘也。漢制,奏事皁囊封板,以防宣泄,謂之封事。 又《前漢·平帝紀》諸乗傳者,持尺五木傳信,封以御史大夫印。 又國名。 《禮·明堂位》封父龜。 《註》封父,國也。 又州名。蒼梧郡地,隋爲封州。 又姓。黃帝時有封鉅。 又賁氏改封氏。 又穿封,複姓。 又土精。 《白澤圖》物如小兒手,無指,名封。食之多力。 又封豕,大豕名。 又去聲。 《廣韻》芳用切,音葑《書·蔡仲之命》往卽乃封。徐邈讀。 又叶府良切,音方。 《韓愈·李道古銘》本支于今,其尚有封。叶下亡。封字从𡉚从寸作。
『官』《唐韻》古丸切《集韻》《韻會》《正韻》沽歡切,𠀤音觀。 《說文》吏事君也。 《玉篇》宦也。 《論語·撰考》黃帝受地形,象天文,以制官。 《周禮·天官疏》上古以雲鳥紀官,六官之號見於唐虞,堯育重黎之後,羲氏和氏之子,使掌舊職天地之官。其時官名,蓋曰稷曰司徒,是天官稷也,地官司徒也。 又分命仲叔,使掌四時之官,春爲秩宗,夏爲司馬,秋爲士,冬爲共工。共工,冬官也。合稷與司徒,是六官之名見也。夏之官百有二十,公卿大夫元士,具列其數,殷之官二百四十,至周三百六十而大備,故曰設官分職,以爲民極。 又《增韻》職也,使也,公也。 《書·咸有一德》任官惟賢材。 《禮·王制》論定然後官之。 又《周禮·春官·大宗伯》六命賜官。 《註》謂自置其臣屬,治家邑也。 又朝廷治事處曰官。 《禮·玉藻》在官不俟屨。 《註》趨君命也。 《前漢·賈誼傳》學者所學之官也。 又事也。 《禮·樂記》禮樂明備,天地官矣。 《疏》官猶事也,謂各得其事也。 又身有五官。 《孟子》耳目之官,不思而蔽於物。 《又》心之官則思,思則得之。 又姓。 又複姓。三氏,晉王官氏,魯亓官氏,楚上官氏。 又與管通,宋元邊徼所司曰掌管,今爲土司長官。 又叶古元切,音涓。 《崔駰·大理箴》嗟兹大理,愼於爾官。賞不可不思,斷不可不虔。 《說文》从宀从㠯。㠯猶衆也,與師同意。
『原』《唐韻》《集韻》《韻會》𠀤愚袁切,音元。 《說文》高平曰原,人所登。 《爾雅·釋地》大野曰平,廣平曰原。 《周禮·地官·大司徒》辨其山林澤墳衍原隰之名物。 《禮·月令》孟夏,令野虞出行田原,爲天子勞農。 又《前漢·食貨志》農漁商賈四者,衣食之原。 《董仲舒傳》道之大,原出於天。 《司馬相如傳》爾陿游原。 《註》孟康曰:原,本也。 又《爾雅·釋言》原,再也。 《疏》重再也。 《易·比卦》原筮元永貞。 《朱傳》必再筮,自審有元善長永正固之德。 《禮·文王世子》命膳宰曰:末有原。 《註》末,勿也。謂所食之餘,不可再進也。 《前漢·禮樂志》以沛宮爲原廟。 《註》師古曰:原,重也。言已立正廟,更重立也。 又《韻會》推原也。 《易·繫辭》原始要終。 《前漢·薛宣傳》原心定罪。 《註》師古曰:原,謂尋其本也。 《管子·戒篇》春出,原農事之不本者,謂之遊。 《註》原,察也。 又宥罪曰原。 《晉書·潘岳傳》會詔原之。 又通作源。 《前漢·食貨志》猶塞川原爲潢洿也。 《註》師古曰:原,謂水泉之本也。 又姓。 《廣韻》孔子弟子有原憲。 《前漢·趙廣漢傳》潁川大姓原褚。 《註》原褚,二姓也。 又州名。 《韻會》漢高平縣,魏爲鎮州,又攺原州。 又《韻補》叶虞雲切。 《史記·敘傳》懷王客死,蘭咎屈原。好諛信讒,楚幷于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