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目
字典
词典
成语
条目
字典
词典
成语


屈指一算


   屈:弯曲。扳着指头一算。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qū zhǐ yī suàn
成语注音 ㄑㄨ ㄓˇ 一 ㄙㄨㄢˋ
成语简拼 qzys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英文 count on one's fingers(reckon on one's fingers)
成语结构  连动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屈:弯曲。扳着指头一算。




成语示例


王朔《浮出海面》:“舞蹈家助手走后,我屈指一算,晶晶给小杨打电话正是我走那天。”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曾朴《孽海花》第四回:“匆匆过了中秋,雯青屈指一算,那天正是出场的末日。”


成语典故

弯着手指一计算。常用于形容计算过去年月的神态。蒋光慈《弟兄夜话》:“江霞走着走着,忽然动了乡情,屈指一算,离家已是六年了。”郑逸梅《南社丛谈.南社社友事略.胡石予》:“他屈指一算,住在这个宿舍里,已十有三年。” 连动 弯着手指头计算一下。蔡敦祺《林则徐》:“林则徐~,原来已是八月十四日了,明日便是中秋月圆之期。”△多用来指算时间过得快。也作“掐指一算”。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屈』

使弯曲,与“伸”相对:~曲(qū)。~折。~膝。~伸(弯曲和伸直,引申为失意和得意)。首~一指。卑躬~膝。 低头,降服:~服。~从。威武不~。 冤枉,叫人不痛快:冤~。委~。~辱。~才。~就(受委屈而担任某种职务,常用于请人任职的客套话)。~驾。~己待人。 理亏:~心(亏心,昧心)。理~词穷。 姓。

『指』

手伸出的支体(脚趾亦作“脚指”):手~。巨~(大拇指)。~甲。~纹。~印。屈~可数。 量词,一个手指的宽度:下了三~雨。 (手指或物体尖端)对着,向着:~着。~画。~南针。~手画脚。 点明,告知:~导。~引。~正。~责。~控(指名控告)。~摘。~挥。~日可待。 直立,竖起:令人发(fà)~(形容极为愤怒)。 意向针对:~标。~定。 古同“旨”,意义,目的。

『一』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纯;专:专~。~心~意。 全;满:~生。~地水。 相同:~样。颜色不~。 另外的:蟋蟀~名促织。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算~算。试~试。 乃;竞:~至于此。 部分联成整体:统~。整齐划~。 或者:~胜~负。 初次:~见如故。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算』

核计,计数:~草。~盘。~式。~账。~术。~计(a.算数目;b.考虑;c.估计;d.暗中某划损害别人。“计”均读轻声)。清~。预~。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屈』

《廣韻》區勿切《集韻》《韻會》《正韻》曲勿切,𠀤音詘。 《說文》無㞑也。从㞑出聲。  又曲也,請也。  又《增韻》鬱也,軋也。 《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 《易·繫辭》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孟子》威武不能屈。  又作絀。 《荀子·非相篇》緩急羸絀。 《註》猶屈伸也。  又通作詘。 《史記·晏嬰傳》詘於不知已,而信於知己。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渠勿切,音掘。竭也,盡也。 《前漢·食貨志》賈誼曰:用之無度,則物力必屈。與詘絀𠀤通。  又與倔通。倔彊,梗戾貌。 《史記·陸賈傳》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彊於此。 《師古曰》不柔服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九勿切,音𠜾。地名。晉公子夷吾所居,出良馬。在今河東縣。 《左傳·僖二年》屈產之乗。  又姓。楚公族屈原,楚大夫屈宜申。  又屈侯,複姓。  又大屈,弓名。 《左傳·昭七年》楚靈王享公於新臺,好以大屈,旣而悔,公反之。  又《廣韻》九月切《集韻》《類篇》丘月切,𠀤音闕。 《歐陽修·程文𥳑墓銘》不學而剛,有摧必折。毅毅程公,其剛不屈。  又與絀通。 《禮·玉藻》君命屈狄。 《註》狄,翟也。后夫人之服,刻雉爲五采,子男之妻,受王后之命者,刻繒不畫,故曰屈狄。 《周禮》作闕翟。  又叶居詣切,音計。 《曹植·王陵贊》從漢有功,少文任氣。高后封呂,直而不屈。

『指』

《唐韻》職雉切《集韻》《韻會》軫視切,𠀤音旨。 《說文》手指也。 《易·說卦》艮爲指。 《疏》取其執止物也。 《左傳·宣四年》子公之食指動。 《疏》一巨指,二食指,三將指,四無名指,五小指。  又《定十四年》以戈擊闔廬傷將指。 《註》足,大指也。言其將領諸指。足之用力,大指居多。手之取物,中指爲長。故足以大指爲將,手以中指爲將。  又《廣韻》斥也。 《易·繫辭》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疏》各斥其爻卦之所適也。  又示也。 《禮·玉藻》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 《前漢·蕭何傳》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 《註》指示者,以手指示之。  又《增韻》指麾也。 《禮·曲禮》六十曰耆指使。 《註》指事使人也。 《前漢·賈誼傳》頤指如意。 《註》但動頤指麾,則所欲皆如意。  又直指,官名。 《前漢·武帝紀》遣直指使者暴勝之等,衣繡衣,杖斧,分部,逐捕羣盜。  又與旨恉通。意向也。 《書·盤庚》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 《前漢·孔光傳》不希指苟合。 《註》希望天子之旨意也。  又歸趣也。 《孟子》言近而指遠者,善言也。 《前漢·河閒獻王傳》文約指明。 《註》指,謂義之所趨,若人以手指物也。  又美也。 《荀子·大略篇》不時宜,不敬交,不驩欣,雖指非禮也。 《集韻》或从月作脂。

『一』

《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𠀤漪入聲。 《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 《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 《易·繫辭》天一地二。 《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又《廣韻》同也。 《禮·樂記》禮樂𠛬政,其極一也。 《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又少也。 《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 《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又《增韻》純也。 《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 《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又均也。 《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又誠也。 《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又正一。 《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又一一。 《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韓愈詩》一一欲誰憐。 《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又《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又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又三一。 《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 《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又尺一,詔版也。 《後漢·𨻰蕃傳》尺一選舉。 《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又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又姓,明一炫宗。  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又一二三作壹貳叄。 《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 《史記·禮書》總一海內。 《前漢·霍光傳》作總壹。 《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又《韻補》叶於利切,音懿。 《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又叶弦雞切,音兮。 《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算』

《廣韻》蘇管切《集韻》《韻會》《正韻》損管切,𠀤音篹。 《海篇》酸上聲。 《廣韻》物數也。 《儀禮·鄕飮酒禮》無算爵,無算樂。 《註》算,數也。賔主燕飮,爵行無數,醉而止也。燕樂亦無數,或閒或合,盡歡而止也。 《前漢·景帝紀》後二年詔曰:今訾算十以上廼得官,廉士算不必衆,有市籍不得官,無訾又不得官,朕甚愍之。訾算四得官,亡令廉士久失職,貪夫長利。 《註》應劭曰:古者疾吏之貪,衣食足,知榮辱,限訾十算廼得爲吏。十算,十萬也。賈人有財,不得爲吏,廉士無訾又不得官,故減訾四算得官矣。師古曰:訾與貲同。  又《集韻》緒纂切,又須兗切,音選。義𠀤同。  又竹器。 《史記·鄭莊傳》其餽遺人不過算器食。 《註》徐廣曰:算,竹器。  又《集韻》《正韻》𠀤蘇貫切,音蒜。計歷數者也。 《世本》黃帝時隷首作算數。 《前漢·律歷志》算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爲一握。徑象乾律黃鐘之一,而長象坤呂林鐘之長。  又《藝文志》曆家有《許商算術》二十六卷,《杜忠算術》十六卷。 《後漢·馬嚴傳註》《劉𡽪·九章算術》:方田第一,粟米第二,差分第三,少廣第四,商功第五,均輸第六,盈不足第七,方程第八,句股第九。  又投壷較射,數勝負之籌曰算。 《儀禮·鄕射禮》一人執算以從之。 《周禮·春官》《太史》:凡射事,飾中舍算。 《註》謂設算於中,以待射時而取之,中則釋之。 《禮·投壷》二算爲純,一算爲奇。 《註》純,全也。二算合爲一,全也。一算謂不滿純者。算之多少視坐上之人數,每人四矢,亦四算也。  又籌畫也。 《揚子·法言》爲國不廸其法,望其效,譬諸算乎。 《註》欲治而不用先王之法,猶無財運算,無益于富也。  又智也。 《列子·力命篇》自長非所增,自短非所損,算之所亡若何。 《註》算,猶智也。  又與筴同。 《儀禮·旣夕》主人之史請讀賵執算。 《註》古文算皆爲筴。  又叶音訕。 《陸機·擬良宴詩》四座咸同志,羽觴不可算。高談一何綺,蔚若朝霞爛。 《集韻》或作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