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蛊之祸


   汉武帝 时因巫蛊而引起的一场统治者内部的斗争。 汉 时迷信,以为用巫术诅咒及用木偶人埋地下,可以害人,称为“巫蛊”。 武帝 晚年多病,疑乃左右人巫蛊所致。 征和 二年, 江充 因与太子有隙,借机诬告太子宫中埋有木人,太子惧,杀 充 及 胡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wū gǔ zhī huò
成语简拼 wgzh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汉武帝 时因巫蛊而引起的一场统治者内部的斗争。 汉 时迷信,以为用巫术诅咒及用木偶人埋地下,可以害人,称为“巫蛊”。 武帝 晚年多病,疑乃左右人巫蛊所致。 征和 二年, 江充 因与太子有隙,借机诬告太子宫中埋有木人,太子惧,杀 充 及 胡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以祈祷求神骗取财物的人:~婆。女~。男~。~术。小~见大~(喻小的跟大的一比,就显得小不如大)。 姓。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度外。等闲视~。 代词,这,那:“~二虫,又何知”。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 往,到:“吾欲~南海”。

灾殃,苦难:~殃。~害。~患。~根。~端。~首。~事。战~。惹~。~从口出。~起萧墙(“萧墙”是照壁,意思是祸事发生在家里,喻内部发生祸乱)。 危害,使受灾殃:~国殃民。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巫』

《唐韻》武夫切《集韻》《正韻》微夫切《韻會》馮無切,𠀤音無。 《說文》祝也。女能事無形,以舞降神者也。象人兩褎舞形。 《世本》巫咸始作巫。 《楚語》古者民之精爽不攜二者,而又能齊肅中正,其知能上下比義,其聖能光遠宣朗,其明能光照之,其聰能聽徹之,如是則神明降之。在男曰覡,在女曰巫。 《周禮·春官·神仕疏》男子陽有兩稱,曰巫,曰覡。女子隂不變,直名巫,無覡稱。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南郡有巫縣。  又山名。 《山海經》黑水之南有巫山。 《左傳·襄十八年》齊侯登巫山,以望晉師。 《註》在盧縣東北。 《前漢·地理志註》巫山在巫縣西南。  又官名。 《周禮·春官》司巫,掌羣巫之政令。  又《夏官》巫馬掌養疾馬而乗,治之。  又巫咸,國名。 《山海經》巫咸國,右手操靑蛇,左手操赤蛇,在登葆山,羣巫所從上下也。亦山名。 《郭璞·巫咸山序》巫咸者,實以鴻術爲帝堯醫,生爲上公,死爲明神。豈封斯山而因以名之乎。  又人名。 《山海經》開明東有巫彭,巫抵,巫陽,巫履,巫凡,巫相。 《註》皆神醫也。  又神名。 《前漢·郊祀志》晉巫祀巫社巫祠,秦巫祀巫保,荆巫祀巫先。 《註》皆古巫之神也。巫先,巫之最先者。  又姓。 《風俗通》氏于事者,巫卜陶匠是也。 《書·君奭》在祖乙時則有若巫賢。 《廣韻》漢有冀州刺史巫捷。  又巫馬,複姓。 《論語》巫馬期。

『蛊』

《篇海》同蠱。 《唐韻》公戸切《集韻》《韻會》果五切《正韻》公五切,𠀤音古。 《說文》腹中蟲也。 《通志·六書略》造蠱之法,以百蟲置皿中,俾相啖食,其存者爲蠱。 《左傳·昭元年》於文皿蟲爲蠱。 《註》皿,器也,器受蟲害者爲蠱。 《周禮·秋官·庶氏》掌除毒蠱。 《史記·秦本紀》德公二年初伏,以狗禦蠱。  又《左傳·昭元年》穀之飛亦爲蠱。 《述異記》晉末,荆州久雨,粟化爲蠱蟲。  又《說文》臬桀死之鬼亦爲蠱。  又蠱雕,獸名。 《山海經》鹿吳之山有獸名蠱雕,其狀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嬰兒之音。  又《爾雅·釋詁》蠱,疑也。 《左傳註》蠱,惑疾,心志惑亂之疾也。  又卦名。 《易》巽下艮上,蠱。 《序卦傳》蠱者,事也。  又《集韻》古慕切,音顧。義同。  又《正韻》以者切,音冶。媚也。  又《集韻》音義𠀤與冶同。 《後漢·馬融傳·廣成頌》田開古蠱。 《註》蠱與冶通。

『之』

《唐韻》《正韻》止而切《集韻》《韻會》眞而切,𠀤音枝。 《說文》出也,象艸過屮枝莖益大有所之。一者,地也。 《玉篇》是也,適也,往也。 《禮·檀弓》延陵季子曰:若䰟氣,則無不之也。  又於也。 《禮·大學》之其所親愛而辟焉。 《註》之,適也。 《朱傳》猶於也。  又語助辭。 《書·金縢》禮亦宜之。 《禮·文王世子》秋冬亦如之。 《正字通》凡之字,或句中,或語尾,或層出。如毛詩我之懷矣,共武之服,及女曰雞鳴章知子之來之,六句九之字,常華章左之左之,六句八之字,可以例推。  又此也。 《詩·周南》之子于歸。 《註》之子,是子也。  又變也。 《易傳》辭也者,各指其所之。 《孫奕示兒編》之字訓變,左傳,遇觀之否。言觀變爲否也。  又至也。 《詩·鄘風》之死矢靡他。  又遺也。 《揚子·法言》或問孔子,知其道之不用也。則載而惡乎之。曰:之後世君子。 《註》言行道者貴乎及身,乃載以遺後世。  又姓。出《姓苑》。  又《郝敬讀書通》凡言之者,物有所指,事有所屬,地有所往,連屬之辭也。通作旃。 《詩·唐風》舍旃舍旃。  又《魏風》上愼旃哉。𠀤與之同。通作至。往彼曰之,到此曰至,音義互通。  又《韻補》叶職流切,音周。 《楚辭·九章》呂望屠於朝歌兮,甯戚歌而飯牛。不逢堯舜與桓繆兮,世孰云而知之。叶上牛下求。 《周伯琦曰》古人因物制字。如之本芝草,乎本吁氣,焉本鳶,後人借爲助語,助語之用旣多,反爲所奪,又制字以別之,乃有芝字吁字鳶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