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卷有益


   开卷:打开书本;益:益处;收获。打开书来看;就会有收获。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kāi juàn yǒu yì
成语注音 ㄎㄞ ㄐㄨㄢˋ 一ㄡˇ 一ˋ
成语正音 “卷”,不能读作“juǎn”。
成语简拼 kjyy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開卷有益
成语英文 Reading enriches the mind.
成语俄文 всякое чтéние полéзно
成语日文 本を読めばためになる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开卷:打开书本;益:益处;收获。打开书来看;就会有收获。



反义词



成语示例


开卷有益的说法是正确的,我们历来提倡多读书,读好书。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晋 陶潜《与子俨等疏》:“开卷有得,便欣然忘食。”


成语典故

宋太宗赵光义,很爱读文史一类书籍。他把文学家李昉等人召来,要他们编一部大型辞书。   李昉等人花了七年工夫,摘录了1600种古籍。太平年间,终于编成了共1000卷的《太平总类》。太宗见了这部巨著,非常高兴。他规定自己,每天必须阅读三卷。有时候,由于朝政忙,他没有能按计划阅读。以后一有空,他就补读。侍臣们见宋太宗读这厚厚的书太劳神,劝他休息。宋太宗对他们说:开卷有益,我不觉得疲劳啊!   这部书因为是皇帝看过的,后来就改名为《太平御览》。   开卷有益,意思是读书就有好处。后人常用来勉励人们勤奋读书。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启,张,把关闭的东西打开:~启。~化。~诚布公。 分割:对~。三十二~本。 通,使通:~导。~窍。 使显露出来:~采(挖掘矿物)。~发。 扩大、发展:~扩。~拓。 发动或操纵:~动。~车。 起始:~始。~宗明义。 设置、建立:~创。~国。~设。 列举,写出:~单子。~发票。 支付:~销。~支。 沸腾,滚:~水。 举行:~运动会。 放在动词后面,表示效果:躲~。

可以舒展和弯转成圆筒形的书画:长~。画~。手~。 书籍的册本或篇章:上~。第一~。藏书十万~。~帙(书卷成束,用布裹或布囊装起来称“帙”,即书套。现一般指书籍)。 考试用的纸:试~。 机关里分类汇存的档案、文件:案~。

把东西弯转裹成圆筒形:~尺。~帘子。 裹挟带动:~入。~扬。 弯转裹成筒形的东西:烟~儿。纸~儿。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表示大、多:~学问。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增加:~寿延年。增~。损~。 好处,有好处:利~。~处。公~。权~。受~非浅。 更加:~发。日~壮大。 古同“溢”,水漫出来。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卷』

《唐韻》居倦切《集韻》《韻會》古倦切《正韻》吉掾切,𠀤音眷。 《說文》厀曲也。  又書卷。 《揚子·法言》一卷之書,必立之師。 《增韻》可舒卷者曰卷。編次者曰帙。  又《唐韻》居轉切《集韻》《韻會》《正韻》古轉切,𠀤眷上聲。 《廣韻》舒卷之卷。 《韻會》或作捲。  又卷耳,艸名。 《詩·周南》采采卷耳。  又卷舌,星名。 《前漢·劉向傳》客星見昴卷之閒。 《註》師古曰:見於昴與卷舌之閒也。  又《唐韻》巨員切《集韻》《韻會》逵員切,𠀤音權。 《集韻》曲也。 《詩·大雅》有卷者阿。  又《中庸》一卷,石之多。 《註》猶區也。  又《韻會》大卷,黃帝樂名。 《周禮·大司樂註》卷者,卷聚之義。  又通作惓。 《前漢·賈捐之傳》敢昧死竭卷卷。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驅圓切,音㒽。 《集韻》縣名,在河南。 《前漢·周勃傳》周勃,沛人,其先卷人也。  又《集韻》一曰冠武。  又《正韻》古本切,音袞。 《禮·王制》三公一命卷,天子卷冕。 《唐韻》巨員切《集韻》《韻會》《正韻》逵員切,𠀤音權。 《說文》氣勢也。 《齊語》有捲勇股肱之力。 《註》人勇爲拳。今本捲作拳。 《史記·孫子傳》解雜亂紛糾者不控捲。 《註》捲即拳也。  又捲捲,用力貌。 《莊子·讓王篇》捲捲乎后之爲人,葆力之士也。 《註》自勞貌。  又《說文》一曰捲,收也。  又《唐韻》《廣韻》居轉切《集韻》《正韻》古轉切,𠀤與卷通。斂也。 《說文》俗以爲捲舒之捲。 《史記·張儀傳》席捲常山之險。 《王勃·膝王閣詩》珠簾暮捲西山雨。  又《唐韻》《廣韻》居倦切《集韻》古倦切,𠀤音眷。西捲,縣名。 《前漢·地理志》日南郡西捲縣。或作棬。  又《集韻》苦遠切,音綣。搏也。

『有』

《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𠀤音友。 《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 《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又《玉篇》不無也。 《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又《詩·商頌》奄有九有。 《傳》九有,九州也。  又《左傳·桓三年》有年。 《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又姓。 《論語》有子。 《註》孔子弟子有若。  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 《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詩·邶風》不日有曀。 《註》有,又也。  又《韻補》叶羽軌切。 《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又叶演女切。 《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益』

《唐韻》《集韻》𠀤伊昔切,嬰入聲。饒也,加也。 《廣韻》增也,進也。 《書·大禹謨》滿招損,謙受益。 《詩·邶風》政事一𡌨益我。 《左傳·昭七年》三命茲益共。 《禮·曲禮》請益則起。 《論語》益者與。 《註》疑童子學有進益也。 《春秋·繁露》有益者謂之公,無益者謂之私。  又多也。 《史記·酷吏傳》上問張湯曰:吾所謂,賈人輒先知之,益居其物。  又盈溢也。 《莊子·列禦𡨥》有貌愿而益。  又易卦名。 《釋文》益,增長之名。  又以弘裕爲義。  又《金史·國語解》益都,次第之通稱。  又《六書正譌》二十四兩爲益,假借別作鎰溢。  又草名。 《詩·王風疏》蓷卽茺蔚。一名益母。  又《爾雅·釋草疏》蛇牀,一名思益。  又果名。 《博雅》益智,龍眼也。  又州名。古蜀國,漢武帝置益州。 《釋名》益,阨也。所在之地險阨也。  又姓。 《印藪》漢有益强,益壽。宋有益暢,紹興進士。 《六書正譌》益,器滿也。故从水从皿。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