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脰增劳


   脰:颈。伸直脖子远望,使心神疲劳。形容盼望十分殷切。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ǐn dòu zēng láo
成语简拼 ydzl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脰:颈。伸直脖子远望,使心神疲劳。形容盼望十分殷切。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宋·王安石《服阙谢河间帅张显谟启》:“永言荷春之非常,重以违颜之积久,向风结想,引脰增劳。”


成语典故

宋·王安石《服阙谢河间帅张显谟启》:“永言荷春之非常,重以违颜之积久,向风结想,引脰增劳。”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拉,伸:~力。~颈。~而不发。~吭高歌。 领,招来:~见。~子。~言。~导。~荐。抛砖~玉。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文。~用。援~。 退却:~退。~避。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出殡)。

脖子、颈。

加多,添:~加。~多。~添。~益。~生(a.同“增殖”;b.古代科举制度中生员名目之一)。~产。~长(zhǎng )。~援。~殖。~辉。~减。~删。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引』

《唐韻》余忍切《集韻》《韻會》《正韻》以忍切,𠀤音蚓。 《說文》開弓也。 《徐鉉曰》象引弓之形。 《周禮·冬官考工記》維體防之,引之中參。  又《廣雅》演也。 《易·繫辭》引而伸之。  又《爾雅·釋詁》長也。 《釋訓》子子孫孫引無極也。 《書·梓材》引養引恬。  又相牽曰引。 《禮·檀弓》喪服,兄弟之子,猶子也。蓋引而進之也。 《註》牽引進之,同于己子。 《史記·秦始皇紀》諸生轉相告引。  又《集韻》導也。 《史記·韓長孺傳》奉引墮車,蹇。 《註》爲天子導引而墮車,跛。  又卻也。 《禮·玉藻》侍坐,則必退席。不退,則必引而去君之黨。 《註》引,卻也。  又相薦達曰引。 《史記·魏其侯傳》兩人相爲引重。 《註》相薦達爲聲勢。 《後漢·張皓王龔傳論》顯登者以貴塗易引。  又服氣法曰道引。 《莊子·刻意篇》道引之士,養形之人。 《史記·留侯世家》道引不食穀。  又治疾法有撟引。 《史記·扁鵲傳》鑱石撟引。 《註》謂爲按摩之法,夭撟引身,如熊顧鳥伸也。  又十丈爲引。 《前漢·律歷志》其法用竹爲引,高一分,廣六分,長十丈。引者,信也。 《註》信讀曰伸,言其長。  又《廣韻》《正韻》羊晉切《集韻》《韻會》羊進切,𠀤蚓去聲。 《集韻》牽牛綍也。 《禮·檀弓》弔於葬者,必執引。 《疏》引,柩車索也。  又《集韻》一曰曲引。 《蔡邕·琴操》有思歸引。  又引古作𢪉。

『脰』

《唐韻》徒𠋫切《集韻》《韻會》《正韻》大透切,𠀤音豆。 《說文》項也。 《玉篇》頸也。 《博雅》脰,項也。 《左傳·襄十八年》兩矢夾脰。 《註》脰,頸也。 《史記·田單傳》自奮絕脰而死。 《註》脰,頸。齊語也。  又脰鳴。 《周禮·冬官考工記·梓人》以脰鳴者。 《註》脰鳴,鼃黽屬。  又鳥名。 《爾雅·釋鳥》燕白脰烏。 《疏》白項而羣飛者謂之燕烏。燕烏,白脰烏也。  又《博雅》脰,錯也。 《又》饌也。  又《韻補》叶音覩。 《柳宗元·牛賦》牟肰而鳴,黃鍾滿脰。抵觸隆曦,日耕百畝。畝音姥。  又叶音渡。 《揚雄·羽獵賦》角搶題注,䠞竦讋怖。魂亡魄失,觸輻關脰。

『增』

《唐韻》作滕切《集韻》《韻會》咨騰切《正韻》咨登切,𠀤音曾。 《說文》益也。一曰重也。 《詩·小雅》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史記·黃霸傳》戸口歲增。  又衆也。 《詩·魯頌》烝徒增增。  又與層通。增城漢宮。見前城字註。 《揚雄·甘泉賦》增宮參差。  又與曾通。  又《廣韻》《集韻》《韻會》子鄧切《正韻》子孕切,𠀤音橧。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