恍、惚:模糊,不清。指事物模糊无定体。
恍、惚:模糊,不清。指事物模糊无定体。
《老子》第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为惚。”
《老子》第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为惚。”
单,只:~独。~一。~有。~恐。~命是从。~我独尊。 但是:雨虽止,~路仍甚泥泞。 文言助词,常用于句首:~妙~肖。~二月既望。 想,思考:思~(亦作“思维”)。~度(dù)(思量,揣度)。
忽然:~然大悟。 仿佛:~如隔世。~惚。
单,只:~独。~一。~有。~恐。~命是从。~我独尊。 但是:雨虽止,~路仍甚泥泞。 文言助词,常用于句首:~妙~肖。~二月既望。 想,思考:思~(亦作“思维”)。~度(dù)(思量,揣度)。
〔恍~〕见“恍”。
《唐韻》以追切《集韻》《韻會》夷隹切,𠀤音維。 《說文》凡思也。从心隹聲。 《玉篇》有也,爲也,謀也,伊也。 又語辭也。 《毛晃曰》有是惟之惟,書濟河惟兗州之類。有思惟之惟,書視遠惟明,詩載謀載惟之類。有惟獨之惟。書惟王不邇聲色之類。 又姓。 又《正韻》無非切,音微。義同。◎按《說文》从心隹聲,則梁韻弋隹切,唐韻以追切,宋韻夷隹切,𠀤切喩母也。獨正韻竟作無非切,則切微母矣。
『恍』《集韻》《韻會》𠀤虎晃切。與慌怳𠀤同。 《老子·道德經》惚兮恍兮。 又《廣韻》古黃切《集韻》姑黃切,𠀤音光。武也。本作僙。通作光。
『惟』《唐韻》以追切《集韻》《韻會》夷隹切,𠀤音維。 《說文》凡思也。从心隹聲。 《玉篇》有也,爲也,謀也,伊也。 又語辭也。 《毛晃曰》有是惟之惟,書濟河惟兗州之類。有思惟之惟,書視遠惟明,詩載謀載惟之類。有惟獨之惟。書惟王不邇聲色之類。 又姓。 又《正韻》無非切,音微。義同。◎按《說文》从心隹聲,則梁韻弋隹切,唐韻以追切,宋韻夷隹切,𠀤切喩母也。獨正韻竟作無非切,則切微母矣。
『惚』《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呼骨切,音忽。怳惚,微妙不測貌。 又心志𢠳惘也。 《老子·道德經》惟恍惟惚。 又通作曶。 《揚子·法言》神心惚怳。 《傳》作曶怳。 亦通作芴。 《莊子·至樂篇》芒乎芴乎。 《註》與惚同。 又通作忽。 《史記·司馬相如傳》芒芒恍忽。 《漢書·音義》慌忽,眼亂似有無也。 又叶盧屈切《枚乗·七發》恍兮惚兮,聊兮慄兮,混汨汨兮。汨mì,莫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