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恭作揖


   旧时礼节,弯身抱拳,上下摆动,表示恭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ǎ gōng zuò yī
成语注音 ㄉㄚˇ ㄍㄨㄥ ㄗㄨㄛˋ 一
成语简拼 dgzy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英文 bow and scrape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旧时礼节,弯身抱拳,上下摆动,表示恭敬。



成语示例


宝玉见他这样,还认作是昨日中晌的事,那知晚间的这段公案,还打恭作揖的。《红楼梦》第二七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李贽《因记往事》:“嗟乎!平居无事,只解打恭作揖,终日匡坐,同于泥塑。”


成语典故

旧时礼节,弯身抱拳,上下摆动,表示恭敬。明 李贽《因记往事》:“嗟乎!平居无事,只解打恭作揖,终日匡坐,同于泥塑。”《红楼梦》第二七回:“宝玉见他这样,还认作是昨日中晌的事,那知晚间的这段公案,还打恭作揖的。”亦作“打拱作揖”、“打躬作揖”。《儒林外史》第十六回:“阿叔道:‘好呀!老二回来了?穿的恁厚厚敦敦的棉袄!又在外边学得恁知礼,会打躬作揖!’”孔厥 袁静《新儿女英雄传》第十四回:“大老鸹吓得直不起腰,打躬作揖的说。” 见“打躬作揖”。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击,敲,攻击:~击。殴~。~杀。 放出,发出,注入,扎入:~炮。~雷。~信号。~电报。 做,造:~首饰。~家具。 拨动:~算盘。 揭,破,凿开:~破。~井。 举,提起:~灯笼。~起精神。 涂抹,印,画:~蜡。~戳子。 写出,开出:~证明。 捆,扎:~包裹。 合,结合:~伙。~成一片。 获取,购取:~水。~鱼。 除去:~消。~杈。 定出,计算:~算。~腹稿。 用,采用,使用:~比喻。 玩,玩耍:~球。 截,停,减,退:~住。~价儿。 表示人体发出某种行为动作:~手势。 进行某种活动,从事或担任某种工作:~交道。~短工。 与某些动词结合,基本上保留原动词词义:~扫。~扰。 自,从:~哪儿来?

量词,指十二个:一~铅笔。

肃敬,谦逊有礼貌:~敬。~谨。~候。~维。~贺。打~(拱揖)。洗耳~听。

起,兴起,现在起:振~。枪声大~。 从事,做工:工~。~息。~业。 举行,进行:~别(分别)。~乱。~案。~战。~报告。 干出,做出,表现出,制造出:~恶(è)。~弊。~梗。~祟。~态。~色。~为。~难。~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当成,充当:~罢。~保。~伐(做媒人)。~壁上观(人家交战,自己站在营垒上看,喻坐观别人成败)。 创造:创~。写~。~曲。~者。 文艺方面的成品:~品。不朽之~。 同“做”。 旧时手工业制造加工的场所:~坊。 从事某种活动:~揖。~弄。~死。

古代的拱手礼:作(zuō)~。~让(宾主相见的礼节)。~客。~别。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打』

《唐韻》《集韻》《韻會》𠀤都挺切,音頂。 《說文》擊也。从手丁聲。 《穀梁傳·宣十八年》邾人戕繒子于繒,梲殺也。 《註》謂捶打。音頂。  又《六書故》都假切《韻會》《正韻》都瓦切。 《正韻箋》打字通音當作都那切,如讀都瓦切,不成聲矣。◎按打與撻同義。楊愼曰:尚書撻音人聲,又轉上聲。俗用打爲撻,然从撻轉音,亦未合。今讀德馬切,答上聲爲正。 《北史·張彝傳》羽林武賁將幾千人,至尚書省,以瓦石擊打公門。  又白打,毬采名。 《蹴踘譜》每人兩踢名打二,曳開大踢名白打。 《韋莊詩》內官初賜淸明火,上相閒分白打錢。  又《唐韻》德冷切《集韻》《韻會》都冷切,𠀤讀與等近。義同。  又《歐陽脩·歸田錄》打字當滴耿切。○按《字彙》誤改音滴。  又《項氏家說》俗助語每與本辭相反,其於打字用之尤多。凡打𤴁、打聽、打量、打睡,無非打者。

『恭』

《廣韻》九容切《集韻》居容切,𠀤音供。 《說文》肅也。 《書·洪範》貌曰恭。 《禮·曲禮》君子恭敬,撙節退讓以明禮。 《疏》在貌爲恭,在心爲敬。貌多心少爲恭,心多貌少爲敬。  又《禮·玉藻》手容恭。 《註》高且正也。  又《論語》溫良恭儉讓。 《疏》和從不逆謂之恭。  又《周語》夙夜恭也。 《註》夙夜敬事曰恭。 《釋名》恭,拱也,自拱持也。亦言供給事人也。  又《書·太甲》接下思恭。 《禮·少儀》賔客主恭。 《註》以不驕慢爲恭。  又奉也。 《書·甘誓》今予惟恭行天之罰。 《傳》恭,奉也。  又《諡法》正德美容,敬順事上曰恭。  又州名。梁州地,唐置恭州。  又姓。晉恭世子之後,以諡爲姓。  又通作共。 《詩·大雅》虔共爾位。 《註》恭字古與共通。 《左傳·僖二十七年》杞不共也。 《註》本作恭。 亦通作龔。 《書·泰誓》恭行天罰。或作龔。  又叶區王切,音匡。 《道藏歌》太虛感靈會,命我生成章。天神普欣悅,一切稽首恭。 本作𢙄。从心。共聲。今作恭。

『作』

《唐韻》則洛切《集韻》《韻會》《正韻》卽各切,𠀤臧入聲。興起也。 《易·乾卦》聖人作而萬物覩。 《書·堯典》平秩東作。  又振也。 《書·康誥》作新民。  又造也。 《禮·樂記》作者之謂聖。 《詩·鄘風》定之方中,作于楚宮。  又爲也。 《詩·鄭風》敝予又改作兮。  又始也。 《詩·魯頌》思馬斯作。  又坐作。 《周禮·夏官》大司馬敎坐作進退之節。  又將作,秦官名。 《前漢·百官表》秩二千石,掌宮室。  又作猶斮也。 《禮·內則》魚曰作之。 《註》謂削其鱗。  又汨作,逸書篇名。  又姓。漢涿郡太守作顯。  又與詛同。怨謗也。 《詩·大雅》侯作侯祝。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子賀切,音佐。 《後漢·廉范傳》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夜作,昔無襦,今五袴。 《韓愈詩》非閣復非船,可居兼可過。君去問方橋,方橋如此作。今方音作讀佐。俗用做。  又《韻補》叶總古切,音阻。 《韓愈·處州孔子廟𥓓》惟此廟學,鄴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  又叶子悉切,音卽。 《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 《𨻰琳·客難》太王築室,百堵俱作。西伯營臺,功不浹日。 《集韻》作古作𢓓。註詳人部五畫。

『揖』

《唐韻》伊入切《集韻》《韻會》《正韻》一入切,𠀤音挹。 《說文》手著胷曰揖。 《六書故》拱手上下左右之以相禮也。 《儀禮·鄉飲酒禮賓厭介註》推手曰揖,引手曰厭。 《詩詁》上手當曰厭,謂手厭於胷,引手當曰揖,下手曰拜。 《周禮·秋官·司儀》土揖庶姓。時揖異姓。天揖同姓。 《註》土揖,推手小下之也。時揖,平推手也。天揖,推手小舉之也。 《前漢·高帝紀》酈生不拜長揖。 《註》長揖者,手自上而極下。  又《說文》攘也。◎按攘同讓。增韻,遜也。前漢王莽傳,揖大福之恩。註:揖謂讓而不當也。  又進也。 《禮·玉藻》進則揖之,退則揚之。 《註》揖之謂小俯也。揚之謂小仰也。  又三揖,卿大夫士也。 《左傳·哀二年》三揖在下。  又《集韻》乙及切,音邑。與挹同。 《王禹偁·竹樓記》遠吞山光,平揖江瀨。  又側立切,音戢。聚也。 《詩·周南》螽斯羽揖揖兮。  又《集韻》卽入切《正韻》賫入切,𠀤音湒。義同。  又《集韻》籍入切,音集。義同。  又成也。  又與輯通。 《史記·秦始皇紀》普天之下,摶心揖志。 《前漢·郊祀志》揖五瑞。 《註》合也。  又乙冀切,音懿。與撎同本作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