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捺不住


   按捺:抑制;克制。指激动、愤怒等感情无法抑制。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àn nà bù zhù
成语注音 ㄢˋ ㄋㄚˋ ㄅㄨˋ ㄓㄨˋ
成语正音 “捺”,不能读作“nài”。
成语简拼 anbz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英文 cannot control one's feeling(to be beside oneself (with))
成语俄文 не мочь сдержáться(не владéть собóй)
成语结构  补充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按捺:抑制;克制。指激动、愤怒等感情无法抑制。




成语示例


他一听这话,一股无名火直往上窜,无论如何也按捺不住。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不想遇着许仙……按捺不住,一时冒犯天条。”


成语典故

按捺:抑制,忍耐。无法抑制。多指心里忍耐不住。《平妖传》第三十四回:“茹刚连斩数人,只是按捺不住。”《歧路灯》第一百〇六回:“官是钱字上官,他们的口舌是按捺不住的;官是民字上官,他们的眼泪是收煞不来的。”也作 ① 【按纳不住】。《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不想遇着许宣……按纳不住,一时冒犯天条。” 述补 无法抑制,忍耐不了。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爸爸要当局长?’潘宏福心里~高兴笑了。”△用于描写心理欲望高。 ?不动声色。 也作“按纳不下”、“按纳不住”、“按捺不下”。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手或手指压:~铃。~键。~钮。~脉。~摩。 止住:~捺。~耐。~压。 依照:~照。~理。~例。~说。~质论价。 考查,研求:~验(审查验证)。~察(稽查审察)。 (编者、作者等)在正文之外所加的说明或论断:~语。编者~。

用手按,抑制:按~。~手印。 笔形之一,由上向右斜下。

副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去。~多。~法。~料。~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学无术。~速之客。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我不知道。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

古同“否”,不如此,不然。

长期居留或短暂歇息:居~。~宿。~房。~户。 停,止,歇下:~手。雨~了。 动词的补语(➊表示稳当或牢固,如“站~”;➋表示停顿或静止,如“他愣~了”。➌与“得”或“不”连用,表示力量够得上,如“支持不~了”)。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按』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烏旰切,音案。 《說文》下也。 《廣韻》抑也。 《梁𥳑文帝箏賦》陸離抑按,磊落縱橫。  又《爾雅·釋詁》止也。 《史記·周本紀》王按兵毋出。 《前漢·高帝紀》吏民皆按堵如故。 《註》按次第牆堵,不遷動也。  又據也。 《禮·月令》孟冬,命工師效功,𨻰祭器,按度程。 《史記·白起傳》趙軍長平,以按據上黨民。 《註》屯兵以據援。  又撫也。 《史記·平原君傳》毛遂按劒,歷階而上。  又《鄒陽傳》人無不按劒相盼。  又控也。 《史記·絳侯世家》天子乃按轡徐行。  又察行也,考驗也,舉也,劾也。 《前漢·賈誼傳》驗之往古,按之當今之務。  又《丙吉傳》掾史不稱職,輒予長休告,終無所按驗,公府不按吏自吉始。  又按摩也。 《前漢·藝文志》黃帝岐伯按摩十卷。  又《集韻》《韻會》𠀤阿葛切,音遏。捺也。 《詩·大雅》以按徂旅。 《傳》止也。 《釋文》按又作遏。 《韻會》《正韻》按案互通。亦通作桉。

『捺』

《唐韻》奴曷切《集韻》《韻會》乃曷切,𠀤難入聲。手重按也。 《字林》搦捎也。  又書法有捺,古名磔。 《書·法離鉤》微斜曰捺,人大等字是也。橫過曰波,之道等字是也。  又《正韻》乃八切,義同。 俗作㮏。

『不』

《韻會》《正韻》𡘋逋沒切,補入聲。不然也,不可也,未也。 《禮·曾子問》葬引至于堩,日有食之,則有變乎,且不乎。  又《周禮·夏官》服不氏,掌養猛獸而敎擾之。 《註》服不服之獸者。  又《廣韻》《韻會》𡘋分物切。與弗同。今吳音皆然。  又《韻會》俯九切,音缶。與可否之否通。 《說文》鳥飛上翔,不下來也。从一,一猶天也。象形。  又《玉篇》甫負切《廣韻》甫救切,𡘋缶去聲。義同。  又《廣韻》甫鳩切《集韻》《韻會》《正韻》方鳩切,𡘋音浮。夫不,䳡也。亦作鳺鴀。 《爾雅·釋鳥》䳡其鳺鴀。 《郉疏》陸璣云:今小鳩也。一名䳕鳩,幽州人或謂鷱鴡,梁宋閒謂之隹,揚州人亦然。  又未定之辭也。 《陶潛詩》未知從今去,當復如此不。  又姓。 《晉書》汲郡人不準。◎按《正字通》云:不姓之不,轉注古音,音彪。  又《正韻》芳無切。與柎通。花萼跗也。 《詩·小雅》鄂不韡韡。 《鄭箋》承華者,鄂也。不當作柎。鄭樵曰:不象萼蔕形。與旉通。 《陸璣詩疏》柎作跗。 《束皙·補亡詩》白華絳趺。 《唐詩》紅萼靑趺皆因之。  又華不注,山名,在濟南城東北。 《左傳·成二年》晉卻克戰于鞌,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 《伏琛齊記》引摯虞畿服經,不,與詩鄂不之不同。李白詩:兹山何峻秀,彩翠如芙蓉。蓋因華跗而比擬之。胡傳讀不如卜,非。  又《古詩·日出東南隅行》使君謝羅敷,還可共載不。羅敷前致辭,使君亦何愚。使君自有婦,羅敷自有夫。〇按愚當讀若吾,疑模切,與敷不夫叶。敷不夫本同模韻,《正字通》不改音符,叶夫愚,非是。  又與丕同。 《書·大誥》爾丕克遠省。馬融作不。 《秦·詛楚文》不顯大神巫咸。 《秦·和鐘銘》不顯皇祖。𠀤與詩周頌不顯不承同。不顯不承,猶書云丕顯丕承也。  又《韻補》叶補美切,音彼。 《荀子·賦篇》𥳑然易知,而致有理者與。君子所敬,而小人所不者與。所不謂小人所鄙也。 《正字通》不字在入聲者,方音各殊,或讀逋入聲,或讀杯入聲。司馬光切韻圖定爲逋骨切,今北方讀如幫鋪切,雖入聲轉平,其義則一也。

『住』

《廣韻》持遇切《集韻》《韻會》厨遇切,𠀤音駐。止也,立也,居也。 《齊書·張融傳》融爲中書郞,未有居止,權牽船於岸上住。  又姓。見《姓苑》。  又與數同。 《列子·黃帝篇》漚鳥之至者,百住而不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