掂斤播两


   估量轻重,比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过分计较。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diān jīn bō liǎng
成语注音 ㄉ一ㄢ ㄐ一ㄣ ㄅㄛ ㄌ一ㄤˇ
成语简拼 djbl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掂斤播兩
成语英文 argue about little details(engage in petty calculations; be calculating in small matters)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估量轻重,比喻品评优劣或形容过分计较。



成语示例


给他看也是枉然,非但不能照办,还要掂斤播两,说些不相干的话。(《晚清文学丛钞 糊涂世界》第十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折:“尽着你说短论长,一任待掂斤播两。”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用手托着东西估量轻重:~掇。~量(“量”读轻声)。~算。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二~。~~(过分计较琐细的或无关紧要的事物,如“~~计较”)。 古代砍伐树木的工具:斧~。

撒种:~种(zhóng )。~种(zhòng )(用撒布种子的方式种植)。~撒。夏~。春~。 传扬,传布:广~。传~。~音。~发。~弄。~扬(❶宣扬,传扬;❷发动)。~放。~映。

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亿”前:~个黄鹂。~本书。 双方:~可。~边。~便(客套用语,彼此方便)。~旁。~侧。~袖清风。~败俱伤。 中国市制重量单位:十~(一市斤。旧制为十六两一市斤)。半斤八~(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含贬义)。 表示不定数目:~下子。~着儿(zhāor )。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掂』

《字彙》丁廉切,點平聲。手掂也。◎按集韻以手稱物曰敁挅。敁音丁兼切,或作玷。此改爲掂俗字,無攷。

『斤』

《唐韻》《集韻》《韻會》𠀤舉欣切,音筋。 《說文》斫木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宋之斤。 《正字通》以鐵爲之,曲木爲柄,剞劂之總稱。 《集韻》或作釿。  又《集韻》一曰權輕重之器。 《前漢·律歷志》斤者,明也。三百八十四銖。易二篇之爻,隂陽變動之象,十六兩成斤者,四時乗四方之象也。 《小爾雅》二鍰四兩謂之斤。 《註》六兩爲鍰。  又姓。 《廣韻》斤氏,後改爲艾氏。奇斤氏,後改爲奇氏。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居焮切,音靳。 《爾雅·釋訓》明明斤斤,察也。 《詩·周頌》斤斤其明。 《傳》斤斤,明察也。  又《集韻》許斤切,音欣。斤斤,仁也。

『播』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補過切,波去聲。 《說文》種也。一曰布也。 《廣韻》揚也。 《詩·豳風》其始播百穀。 《書·盤庚》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  又放也,棄也。 《書·泰誓》播棄犂老。  又《多方》屑播天命。  又散也。 《書·禹貢》又北播爲九河。 《禮·禮運》播五行于四時。 《疏》播散五行之氣於四時也。 《釋文》舒也。  又《增韻》逋也,遷也。 《書·大誥》予惟以爾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又州名。西南徼外夜郞且蘭地,唐置播州。 《韓愈·柳子厚墓誌》劉禹錫當詣播州,子厚願以柳易播。  又明萬歷中,平播置遵義平越二府。  又姓。播武,殷賢人。或云播軌。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補火切,音跛。義同。 《書舜典》,播時百穀。《釋文》播,波左反。  又搖也。與簸通。 《莊子·人閒世》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 《註》𥳑米曰精。播,搖動也。  又《集韻》逋禾切。音波。澤名。在豫州。 《史記·禹本紀》滎播旣都。 《註》古文尚書作滎波。  又《郭璞·木禾贊》爰有嘉穀,號曰木禾。匪植匪蓺,自然靈播。  又《說文》通作譒。引書,王譒告之。今書作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