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聋妆哑


   谓装作不闻不问,什么都不知道。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uī lóng zhuāng yǎ
成语注音 ㄊㄨㄟ ㄌㄨㄥˊ ㄓㄨㄤ 一ㄚˇ
成语简拼 tlzy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推聾妝啞
成语英文 pretend to be ignorant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谓装作不闻不问,什么都不知道。



成语示例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8回:“你如何恁推聋妆哑装憨儿的!”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3回:“三藏闻言,推聋妆哑,瞑目宁心,寂然不答。”


成语典故

谓装作不闻不问,什么都不知道。《水浒传》第四九回:“伯伯,你不要推聋妆哑。”明 杨珽《龙膏记.罗织》:“张无颇,你不要推聋妆哑,这是丞相书中言语。”亦作“推聋作哑”。明 梅鼎祚《昆仑奴》第二折:“他说着英雄话,你怎的乔禁架,使不得推聋作哑。”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手抵物体向外或向前用力使物移动:~车。~搡。~拿。~倒。~敲。顺水~舟。 使用工具向前移动进行工作:~头。~土。 使事情开展:~广。~行(xíng )。~动。~销。 进一步想,由已知之点想到其它:~及。~究。~导。~论。~测。~事。 往后挪动(时间上):~延。~移。 辞让,脱卸:~让。~却。~委。~辞。 举荐,指出某人优点:~许。~重(zhòng )。~举。~崇。 让出,献出:~恩。~心置腹。

耳听不见声音:~子。耳~。发~振聩(发出的声音很大,使耳聋人也能听见;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使他们清醒。亦作“振聋发聩”)。

不能说话:聋~。~巴。~子吃黄连(歇后语,喻有苦难言)。 嗓子干涩发音困难或不清楚:沙~。嘶~。 无声的:~剧。~铃(一种铁制的运动器械)。 因发生故障,炮弹、子弹打不响:~炮。 笑声(旧读yǎ ㄧㄚˇ):~然失笑(不自禁地笑出声来)。

〔咿~〕见“咿”。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推』

《唐韻》他回切《集韻》《韻會》《正韻》通回切,𠀤退平聲。 《說文》排也。 《增韻》盪也,擠也。一曰進之也。 《禮·月令》孟春躬耕帝籍,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 《左傳·襄十四年》或輓之,或推之。 《註》前牽爲輓,後送爲推。  又移也。 《詩·大雅》旱旣太甚,則不可推。 《疏》不可令之移去矣。推是遠離之辭。  又讓所有以予人也。 《史記·淮隂侯傳》解衣衣我,推食食我。 《後漢·光武紀》推赤心置人腹中。  又卻也,諉也。  又《唐韻》昌錐切《集韻》《韻會》川錐切,𠀤音䜅。順遷也。 《易·繫辭》寒暑相推,而歲成焉。  又《增韻》擇也,獎也,奉也。亦進之也。 《書·周官》推賢讓能,庶官乃和。 《禮·儒行》上弗援,下弗推。 《註》推猶進也。 《疏》不爲民下所薦舉也。 《前漢·韓信傳》家貧無行,不得推擇爲吏。 《註》無善行可推舉選擇也。  又尋繹也。 《前漢·劉向傳贊》有意其推本之也。 《註》言其究極根本,深有意也。 一曰窮詰也。 《史記·酷吏傳》天水駱璧推減。 《註》推,直追反,謂推繫之以成獄也。減一作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