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头换面


   改变人的面目。比喻在外表上、形式上作一些更改、变动;而保留原来的内容实质。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ǎi tóu huàn miàn
成语注音 ㄍㄞˇ ㄊㄡˊ ㄏㄨㄢˋ ㄇ一ㄢˋ
成语简拼 gthm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改頭换靣
成语英文 change only the appearance
成语法文 sous une autre forme(changement purement apparent)
成语俄文 перекрáшиваться
成语日文 形式(けいしき)しか変えない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改变人的面目。比喻在外表上、形式上作一些更改、变动;而保留原来的内容实质。




成语示例


这部作品在内容和观点上都有错误,只是改头换面,修修补补,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 寒山《诗》第213首:“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


成语典故

比喻只有形式上的改变,实质内容未变。唐.寒山《诗》之二一三:“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敦煌变文集.左街僧录大师压座文》:“三界众生多爱痴,致令烦恼镇相随。改头换面无休日,死去生来没了期。”《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冤债原从隔世深,相逢便起杀人心。改头换面犹相报,何况容颜俨在今。”清.黄宗羲《翰林院庶吉士子一魏先生墓志铭》:“而导之兴狱者阮大铖、傅槐,方改头换面,卷土重来。” 并列 比喻只改形式,不变内容。语出唐·寒山《诗三百三首》213首:“改头换面孔,不离旧时人。”周梅森《沦陷》:“这时候,……以24岁的年龄主持一个副刊……从此以后,他不必再看王定海那帮人的脸色了,也不必为谋职业发愁了,爱写啥就写啥,写了都在自己的副刊上登载。……密斯陈写给他的情书~即可抛出。”△贬义。用于描写形式。 →面目一新 乔装打扮 ?庐山真面 本来面目 脱胎换骨。也作“改头换尾”。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变更,更换:~变。更(gēng )~。~革。~造。~善。~弦更张。朝令夕~。~编。~写。纂~。 姓。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骨。~脑。~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留~。剃~。 物体的顶端:山~。笔~。两~尖。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从~儿说起。~绪。 物体的残余部分:布~儿。 以前,在前面的:~三天。 次序在前,第一:~等。~生。 首领:~子。~目。 方面:他们是一~的。 临,接近:~睡觉先洗脸。 量词,多指牲畜:一~牛。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三~五百。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儿”)。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里~”。“后~”。)

给人东西同时从他那里取得别的东西:交~。对~。~工。~文。兑~。 更改,变:变~。更(gēng )~。~马(喻撤换担负某项职务的人,含贬义)。~样。~气。~言之(换句话说)。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改』

《唐韻》古亥切《集韻》《韻會》已亥切《正韻》居亥切,𠀤音輆。 《說文》更也。 《註》李陽冰曰:已有過,攴之卽𢻰。 《五經文字》𢻰从戊己之已。 《易·益卦》有過則改。  又《井卦》改邑不改井。  又姓。 《廣韻》秦有大夫攺產。  又《韻補》叶荀起切。 《張衡·思𤣥賦》私湛憂而深懷兮,思繽紛而不理。願竭力以守誼兮,雖貧窮而不改。 《說文》从攴作𢻰。攺、𢻰。

『面』

《唐韻》《集韻》《韻會》𠀤彌箭切,音偭。 《說文》本作𠚑,顏前也。从𦣻,象人面形。 《書·益稷》汝無面從,退有後言。  又見也。 《禮·曲禮》夫爲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 《註》反言面者,從外來,宜知親之顏色安否。 《儀禮·聘禮》𢷤者出請事,賔面如覿幣。 《註》面,亦見也。 《周禮·秋官·司儀》私面。 《註》私覿也。  又向也。 《書·周官》不學牆面。 《疏》人而不學,如面向牆。 《禮·曲禮》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覲。  又《玉藻》唯君面尊。 《註》面,猶鄕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面朝後市。  又《廣韻》前也。 《儀禮·士冠禮》覆之面葉。 《註》面,前也。  又《韻會》方面,當四方之一面也。 《書·顧命》大輅在賔階面,綴輅在阼階面。 《周禮·冬官考工記》或審曲面勢。 《註》審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勢之宜。 《史記·留侯世家》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又《韻會》相背曰面。 《史記·項羽紀》馬童面之。 《註》如淳曰:面,不正視也。 《前漢·項羽傳註》師古曰:如淳說非也。面謂背之,不面向也。面縛亦謂反背而縛之,杜元凱以爲但見其面,非也。  又《前漢·張敞傳》自以便面拊馬。 《註》師古曰:便面,扇之類也。亦曰屛面。 《廣韻》彌箭切《集韻》《韻會》眠見切《正韻》莫見切,𠀤音眄。 《說文》麥末也。 《束析麪賦》重羅之麪,塵飛雪白。 《玉篇》蜀以桄榔木屑爲麪。 《廣雅》𥽘,謂之麪。別作麵,非是。 《正字通》俗麪字。 《齊書·禮志》永明九年正月詔,太廟四時祭,薦宣皇帝麵起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