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恶为善


   不再作恶,重新做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gǎi è wéi shàn
成语注音 ㄍㄞˇ ㄜˋ ㄨㄟˊ ㄕㄢˋ
成语简拼 gews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改惡為善
成语英文 turn over a new leaf(turn from doing evil to good)
成语结构  动宾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不再作恶,重新做人。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礼记·中庸》“明则动,动则变”汉·郑玄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


成语典故

改掉坏的、错误的行为,向好的方面转变。《礼记.中庸》“明则动,动则变”汉 郑玄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亦作“改恶向善”、“改恶行善”、“改恶从善”。《云笈七签》卷九一:“夫欲修学,熟寻此文,改恶行善,速登神仙。”明无名氏《齐天大圣》第四折:“尊上帝好生之德,再休题妄想贪嗔,从今后改恶向善,朝上帝礼拜三清。”郑观应《盛世危言.训俗》:“万姓既改恶从善,永无犯上作乱之萌;万邦亦一道同风,咸知学圣尊王之义。”《清史稿.王士俊传》:“皇上犹冀其改恶向善,曲赐矜全。乃士俊丧心病狂,妄发悖论,请明正其罪。” 连动 改掉坏的、错误的行为,向好的方面转变。语出《礼记·中庸》:“明则动,动则变。”汉·郑玄注:“动,动人心也;变,改恶为善也。”[例]我们制定惩罚条款的目的在于犯法分子能~,有利社会健康发展。 △褒义。描写改过自新。?死不悔改。也作“改恶向善”、“改恶行善”、“改恶从善”。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变更,更换:~变。更(gēng )~。~革。~造。~善。~弦更张。朝令夕~。~编。~写。纂~。 姓。

不好:~感。~果。~劣。~名。丑~。 凶狠:~霸。~棍。险~。凶~。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贯满盈。

讨厌,憎恨,与“好(hào )”相对:可~。厌~。好(hào)~。

〔~心〕要呕吐的感觉;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 (噁)

古同“乌”,疑问词,哪,何。 文言叹词,表示惊讶:~,是何言也!

心地仁爱,品质淳厚:~良。~心。~举。~事。~人。~男信女。慈~。 好的行为、品质:行~。惩恶扬~。 高明的,良好的:~策。~本。 友好,和好:友~。亲~。和~。 熟悉:面~。 办好,弄好:~后。 擅长,长(cháng )于:~辞令。多谋~断。 赞许:“群臣百姓之所~,则君~之”。 好好地:~待。~罢甘休。 容易,易于:~变。~忘。多愁~感。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改』

《唐韻》古亥切《集韻》《韻會》已亥切《正韻》居亥切,𠀤音輆。 《說文》更也。 《註》李陽冰曰:已有過,攴之卽𢻰。 《五經文字》𢻰从戊己之已。 《易·益卦》有過則改。  又《井卦》改邑不改井。  又姓。 《廣韻》秦有大夫攺產。  又《韻補》叶荀起切。 《張衡·思𤣥賦》私湛憂而深懷兮,思繽紛而不理。願竭力以守誼兮,雖貧窮而不改。 《說文》从攴作𢻰。攺、𢻰。

『善』

《廣韻》常演切《集韻》《韻會》《正韻》上演切,𠀤音蟺。 《說文》吉也。 《玉篇》大也。 《廣韻》良也,佳也。 《書·湯誥》天道福善禍淫。  又《詩·鄘風》女子善懷。 《箋》善,猶多也。 《禮·文王世子》嘗饌善,則世子亦能食。 《註》善謂多于前。  又《禮·曲禮·入國不馳註》馳善躙人也。 《疏》善猶好也,車馳則好行刺人也。  又《禮·王制註》善士謂命士也。  又《禮·學記》相觀而善之謂摩。 《疏》善猶解也。  又《禮·少儀》問道藝,曰:子習于某乎,子善于某乎。 《疏》道難,故稱習。藝易,故稱善。  又《前漢·西域傳》鄯善國,本名樓蘭王。  又與單通。 《前漢·匈奴傳》單于曰善于。  又《廣韻》姓也。 《呂氏春秋》善卷,堯師。  又《韻會》《正韻》𠀤時戰切,音繕。 《毛氏曰》凡善惡之善則上聲,彼善而善之則去聲。 《孟子》王如善之是也。○按《玉篇》《廣韻》《集韻》《類篇》善字俱無去聲。  又《正字通》與人交讙曰友善。 《史記·刺客傳》田光曰:所善荊卿可使也。  又與膳通。 《莊子·至樂篇》具太牢以爲善。 《集韻》或作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