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勇双全


   智:智谋。智谋和勇敢两方面都齐备。指既有智慧;又很勇敢。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ì yǒng shuāng quán
成语注音 ㄓˋ ㄩㄥˇ ㄕㄨㄤ ㄑㄨㄢˊ
成语正音 “双”,不能读作“suāng”。
成语简拼 zysq
感情色彩 褒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智勇雙全
成语英文 be both brave and resourceful
成语俄文 обладáть умом и отвáгой
成语日文 知勇兼備(ちゆうけんび)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智:智谋。智谋和勇敢两方面都齐备。指既有智慧;又很勇敢。



反义词



成语示例


要讲究策略,有勇有谋,智勇双全。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元 关汉卿《侯宴》第三折:“某文通三略,武解六韬,智勇双全,寸铁在手,万夫不当之勇。”


成语典故

足智多谋,勇敢善战,智与勇二者兼备。元.关汉卿《五侯宴》三折:“某文通三略,武解六韬,智勇双全,寸铁在手,万夫不当之勇。”明.汤显祖《邯郸记.大捷》:“俺国里悉那逻丞相,他智勇双全,一步九算。”亦作“智勇兼全”。明.张凤翼《红拂记.奸宄觊觎》:“我一向颇有窥西京之意,叵耐杨素那老儿威名甚重,智勇兼全,故此掩甲休兵,未遂所愿。”《隋唐演义》三七回:“若得似二位兄长这样智勇兼全的出来,倡义领众,四方之人,自然闻风响应。” 主谓 既有智谋,又有勇气,二者兼备。元·张国宾《薛仁贵》楔子:“凭着您孩儿学成武艺,~,若在两阵之间,怕不马到成功。”明·汤显祖《邯郸记·大捷》:“俺国里悉那逻丞相,他~,一步九算。”△褒义。多用于描写英杰。也作“智勇兼全”。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聪明,见识:~力。~慧。~商。~育。~能。~谋。才~。机~。理~。明~(a.考虑问题周到、严密;b.有远见)。足~多谋。利令~昏。

有胆量,敢做:~敢。~毅。~气。~士。英~。奋~。 中国清代称战争时期临时招募的兵士:兵~。劲~。募~。 姓。

两个,一对:一~鞋。~杠。~重(chǒng )。~方。~管齐下。~豆塞聪(耳被堵塞,一无所闻)。~瞳剪水(形容眼珠的清澈)。智勇~全。盖世无~。 偶,与“单”相对:~数。~号。 加倍的:~料。~份。 姓。

完备,齐备,完整,不缺少:齐~。完~。智勇双~。求~责备。 整个,遍:~部。~国。~民。~神贯注。~心~意。 都:代表~来了。 使不受损伤:保~。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智』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知義切,音置。同𣉻。或作智。 《說文》識詞也。从白从亏从知。○按經典相承作智。 《釋名》智,知也。無所不知也。 《孟子》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荀子·正名篇》知而有所合謂之智。○按經典或通用知。  又姓。 《廣韻》晉有智伯。

『勇』

《唐韻》余隴切《集韻》《韻會》《正韻》尹竦切,𠀤音涌。 《說文》氣也。一曰健也。从力,甬聲。 《玉篇》果決也。 《廣韻》猛也。 《增韻》銳也,果敢也。《左傳·文二年》共用之謂勇。 《論語》勇者不懼。 《老子·道德經》慈故能勇,儉故能廣。

『双』

《韻會》雙,俗作双,非。 《唐韻》所江切《集韻》《韻會》疎江切,𠀤音䉶。 《說文》隹二枚也。从雔,又持之。 《後漢·王喬傳》有雙鳧,從東南飛來。  又《玉篇》兩也。 《儀禮·聘禮》凡獻執一雙。  又《玉篇》偶也。 《詩·齊風》冠綏雙止。 《箋》五人爲奇,而襄公往從而雙之。  又獸名。 《山海經》南海之外,赤水之西,流沙之東,有三靑獸相幷,名雙雙。 《註》郭璞曰:言體合爲一也。公羊傳所云雙雙而俱至者,蓋謂此也。吳任臣云:獸經曰:文文善呼,雙雙善行。駢志云:雙雙合體,蛩蛩假足。麟書曰:雙雙俱來,孟極是覆。  又鳥名。 《公羊傳·宣五年》其諸爲其雙雙而俱至者與。 《疏》舊說云:雙雙之鳥,一身二首尾,有雌雄,隨便而偶,常不離散,故以喩焉。○按公羊傳疏與山海經註異。  又《正字通》溫庭筠詩:招客先開四十雙。王弇州註云:雙,五畝也。四十雙,二百畝也。或曰唐書南詔傳:官給田,四雙爲二百畝。  又雲南雜志:俗耕田,三人使二牛,前牽,中壓,後驅,犂一曰爲一雙。  又陶九成輟耕錄,謂一雙爲四畝,佛地以二畝爲一雙,蓋各從其方俗而名之,非有成數也。  又姓。 《正字通》南北朝孝子雙泰貞。  又《集韻》朔降切,音淙。偶也。  又叶所終反。 《謝惠連·七夕詩》弄杼不成藻,聳轡騖前蹤。昔離秋已兩,今聚夕無雙。

『全』

《唐韻》疾緣切《集韻》《韻會》從緣切《正韻》才緣切,𠀤音泉。 《說文》完也。 《玉篇》具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玉人之事,天子用全。 《註》純用玉也。  又姓。 《韻會》吳有大司馬全琮。  又《韻會》州名。漢零陵郡,晉置全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