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参杀人


   比喻流言可畏。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ēng shēn shā rén
成语注音 ㄗㄥ ㄕㄣ ㄕㄚ ㄖㄣˊ
成语简拼 zssr
感情色彩 贬义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曾參殺人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流言可畏。




成语示例


这冤怎申,硬叠成曾参杀人。(清 孔尚任《桃花扇 辞院》)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成语典故

春秋的时候,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做曾参,曾参是个非常用功念书、孝顺父母的人!有一天,有人跑去对曾参的妈妈说:“伯母!曾参杀人了!”曾妈妈马上说:“不可能的!我们家曾参是个乖孩子,他不会杀人的!”,过了一会儿,又有人跑去对曾妈妈说:“伯母!曾参杀人了!”曾妈妈还是说:“不可能的!我们家曾参是个乖孩子,他不会杀人的!”,可是,当第三个、第四个人跑来对曾妈妈说:“伯母!曾参杀人了!已经被官兵抓起来了!”   曾妈妈开始相信曾参杀了人,难过地哭了起来:“参儿呀!妈妈相信你是一个好孩子,可是大家都说你杀人了,这些人跟你无冤无仇的,他们干嘛要骗我呢?参儿呀!你真的杀人了吗?呜~参儿呀,你为什么还不回来,你一定是被官兵抓起来了!”大家都劝曾妈妈赶快逃走,免得被官兵一起抓起来,曾妈妈擦干眼泪说:“不行,如果我逃走,那谁来照顾全家大小呢?”这个时候,曾参回来了,大家都吓了一跳:“曾参,你不是杀了人被官兵抓起来了吗?”曾参说:“那个曾参不是我,是一个和我同名同姓的人!”曾妈妈才放心地笑起来:“我真是的,因为大家都说曾参杀人了,让我也怀疑自己的乖儿子杀了人。”   后来,大家把曾参杀人的事变成一句成语,用来形容一件乱造谣的事情,如果经过很多人说,就连本来不相信谣言的人也会以为是真的!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指与自己中间隔两代的亲属:~祖父。~孙。 古同“增”,增加。 竟,简直,还(hái ):“以君之力~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山、王屋何?” 姓。

尝,表示从前经历过:~经。未~。何~。~几何时。 古同“层”,重(chǒng )。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曾』

《唐韻》昨稜切《集韻》《韻會》徂稜切,𠀤音層。 《說文》詞之舒也。从八从曰𡆧聲。 《九經字樣》曾从𡆧。𡆧,古文窻字。下从曰,上从八,象氣之分散也。經典相承,隷省作曾。 《詩·大雅》曾莫惠我師。 《論語》曾是以爲孝乎。 《孟子》爾何曾比予於是。  又《廣韻》經也。 《增韻》嘗也。 《韻會》乃也,則也。  又與層通。 《後漢·張衡傳》登閬風之曾城兮。 《文選》作層城。  又《廣韻》作滕切《集韻》《韻會》咨騰切,𠀤音增。 《書·武成》惟有道曾孫周王發。 《爾雅·釋親》王父之考爲曾祖,孫之子爲曾孫。 《註》曾,猶重也。  又《左傳·襄十八年》曾臣彪將率諸侯以討焉。 《註》曾臣,猶末臣。 《疏》曾祖曾孫者,曾爲重義。諸侯之於天子,無所可重。曾臣猶末臣,謙𤰞之意耳。  又《楚辭·九歌》翾飛兮翠曾。 《註》曾,舉也。  又與橧同。 《禮·禮運》夏則居橧巢。 《釋文》橧,本又作曾。  又與增同。 《孟子》曾益其所不能。 《孫奭·音義》曾當讀作增。  又姓。 《姓氏急就篇》曾氏出於鄫,姒姓,莒滅鄫,子孫在魯者別爲曾氏。 《孫奕·示兒編》曾字除人姓及曾孫外,今學者皆作層字音讀。然經史𠀤無音,止當音增。 《韻會》今詳曾字有音者,合從本音。餘無音者從層音,亦通。

『人』

《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𠀤音仁。 《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 《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 《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又一人,君也。 《書·呂𠛬》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 《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又二人,父母也。 《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又官名。 《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又姓。明人傑。  又左人,聞人,俱複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 《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