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凭有据


   既有凭证,又有依据。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ǒu píng yǒu jù
成语注音 一ㄡˇ ㄆ一ㄥˊ 一ㄡˇ ㄐㄨˋ
成语简拼 ypyj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有凴有據
成语组合  ABAC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既有凭证,又有依据。




成语示例


那色鬼又未曾目睹其间,听他们说得有凭有据,便也以讹缠讹,信以为实。清 张南庄《何典》第八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又且他家差老园公请你,有凭有据,须不是你自轻自贱。”


成语典故

说话做事有根据,不虚妄。清.张南庄《何典》八回:“那色鬼又未曾目睹其间,听他们说得有凭有据,便也以讹缠讹,信以为实。” 并列 指有确凿的根据。《何典》8回:“那色鬼又未曾目睹其间,听他们说得~,便也以讹缠讹,信以为实。”△褒义。用于指事情或话语不虚妄。→有根有据 ?凭空捏造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表示大、多:~学问。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靠在东西上:~栏。~吊(对着遗迹怀念)。 依靠,仗恃:~借。~靠。~信。 根据:~票入场。 证据:~据。文~。~空。~证。空口无~。 由着,听任:任~。听~。

存在:~关。~方(得法)。~案可稽。~备无患。~目共睹。 表示所属:他~一本书。 表示发生、出现:~病。情况~变化。 表示估量或比较:水~一丈多深。 表示大、多:~学问。 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劳。~请。 无定指,与“某”相近:~一天。 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夏。~宋一代。

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拮~〕见“拮”。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有』

《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𠀤音友。 《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 《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又《玉篇》不無也。 《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又《詩·商頌》奄有九有。 《傳》九有,九州也。  又《左傳·桓三年》有年。 《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又姓。 《論語》有子。 《註》孔子弟子有若。  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 《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詩·邶風》不日有曀。 《註》有,又也。  又《韻補》叶羽軌切。 《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又叶演女切。 《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凭』

《唐韻》扶冰切《集韻》《韻會》皮冰切,𠀤音平。 《說文》依几也。从几从任。 《增韻》倚也。 《正韻》隱几也。 《山海經》西王母梯几而戴勝。 《註》梯几,凭几也。  又《唐韻》《集韻》《韻會》皮孕切《正韻》皮命切,𠀤憑去聲。義同。 《廣韻》扶冰切《集韻》《韻會》皮冰切,𠀤音凭。依也,託也。 《書·顧命》憑玉几。  又姓。  又叶蒲蒙切,音蓬。 《華覈·自責文》越從朽壤,蟬脫朝中。熙光紫闥,靑瑣是憑。 俗作慿,非。

『有』

《唐韻》云久切《集韻》《韻會》《正韻》云九切,𠀤音友。 《說文》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 《九經字樣》有,从月。从冃,譌。  又《玉篇》不無也。 《易·大有疏》能大所有。  又《繫辭》富有之謂大業。  又《詩·商頌》奄有九有。 《傳》九有,九州也。  又《左傳·桓三年》有年。 《註》五穀皆熟書有年。  又《玉篇》果也,得也,取也,質也,寀也。  又姓。 《論語》有子。 《註》孔子弟子有若。  又《集韻》尤救切。與又通。 《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 《詩·邶風》不日有曀。 《註》有,又也。  又《韻補》叶羽軌切。 《前漢·敘傳》文豔用寡,子虛烏有。寄言淫麗,託風終始。  又叶演女切。 《徐幹·齊都賦》主人盛饗,期盡所有。三酒旣醇,五齊惟醹。

『据』

《唐韻》九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斤於切,𠀤音居。 《說文》戟挶也。 《詩·豳風箋》韓詩云:口足爲事曰拮据。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御切,音據。手病也。  又與據通。 《前漢·揚雄傳》潭思渾天,參摹而四分,之極於八十一,旁則三摹九据,極之七百二十九贊,亦自然之道也。 《註》据,今據字,猶位也,處也。  又《酷吏傳贊》趙禹据法守正。  又《司馬相如·大人賦》据以驕騖。 《註》張揖云:据,直項也。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居御切,音鋸。 《說文》杖持也。 《論語》據於德。  又《廣韻》依也。 《易·困卦》困于石,據于蒺藜。 《詩·邶風》亦有兄弟,不可以據。 《左傳·僖五年》享祀豐潔,神必據我。 《註》據猶安也。  又引也,援也。 《爾雅疏序》事有隱滯,援據徵之。  又按也。 《禮·玉藻》君賜稽首據掌,致諸地。 《疏》覆左手按於右手之上也。 《老子·道德經》猛獸不據。 《註》以爪按拏曰據。  又拒守也。 《史記·趙奢傳》先據北山上者勝。  又姓。明宣德漏刻博士據成。  又《集韻》其踞切,音遽。有形之貌。與莊子覺則蘧蘧然之蘧同。  又《史記註》訖逆切,音戟。 《呂后紀》見物如蒼犬,據高后掖。  又叶求於切,音蘧。 《史記·龜筴傳》事有所疾,亦有所徐。物有所拘,亦有所據。 通作据。見据字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