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手舞脚


   犹言动手动脚。形容不规矩、不稳重。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á shǒu wǔ jiǎo
成语注音 ㄓㄚˊ ㄕㄡˇ ㄨˇ ㄐ一ㄠˇ
成语简拼 zswj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札手舞腳
成语英文 unsteady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犹言动手动脚。形容不规矩、不稳重。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无名氏《双林坐化》第一折:“好一个配猴儿日的,札手舞脚的,恰便似个活螃蟹。”


成语典故

形容手脚不停地张开活动,不沉稳的样子。明.无名氏《双林坐化》一折:“好一个配猴儿日的,札手舞脚的,恰便似个活螃蟹。”亦作“扎手舞脚”。《红楼梦》四一回:“只见刘老老扎手舞脚的仰卧在床上。” 并列 手脚舞动。形容不稳重,欠优雅的样子。明·无名氏《双林坐化》1折:“好一个配猴儿日的,~的,恰便似个活螃蟹。”△贬义。多用于行为动作方面。→手舞足蹈 ?正襟危坐。 也作“扎手舞脚”。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古时写字的小木筒:~记。 信件:手~。信~。 旧时的一种公文:~子。 夭死。

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心。棘~(形容事情难办,像荆棘刺手)。着(zhuó)~(开始做,动手)。~不释卷。 拿着:人~一册。 亲自动手:~稿。~迹。~令。~书(a.笔迹;b.亲笔书信)。 技能、本领:~法(技巧,方法)。~段。留一~。 做某种事情或擅长某种技能的人:国~。扒~。生产能~。 小巧易拿的:~枪。~册。

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蹈。~技。~姿。~会。~剑。~女。~曲。~台。 耍弄:~弊。~文弄墨。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札』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側八切,音紮。 《說文》牒也。 《徐曰》牒亦木牘也。 《爾雅·釋器疏》古未有紙,載文於𥳑,謂之𥳑札。 《中庸·方策註》𥳑、札、牒、畢,同物而異名。札,木𥳑之薄小者也。 《釋名》札,櫛也。編之如櫛齒相比也。 《前漢·司馬相如傳》請爲天子遊獵之賦,上令尚書給筆札。  又甲葉也。 《左傳·成十六年》養由基蹲甲而射之,徹七札焉。  又夭死爲札。 《左傳·昭四年》民不夭札。  又《釋名》撥水之櫂曰札,形似札也。  又《集韻》一黠切,音軋。報也。  又叶側瑟切,音櫛。 《古詩十九首》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 《正譌》俗作扎,非。

『手』

《唐韻》書九切《集韻》《韻會》《正韻》始九切,𠀤音首。 《釋名》手須也,事業所須也。 《急就篇》捲捥節爪拇指手。 《師古註》及掌謂之手。 《易·說卦》艮爲手。 《疏》艮旣爲止,手亦能止持其物,故爲手也。 《禮·玉藻》手容恭。  又以手執器亦曰手。 《禮·檀弓》王事也。子手弓而可。 《公羊傳·莊十三年》曹子手劒而從之。  又《司馬相如·上林賦》手熊羆。 《註》言手擊之。  又叶尸周切,音收。 《焦氏·易林》邑姜叔子,天文在手。實沈參墟,封爲晉侯。  又叶賞呂切,音黍。 《郭璞·神噓贊》腳屬於頭,人面無手。厥號曰噓,重黎所處。  又叶矧視切,音矢。 《宋玉·笛賦》延長頸,奮玉手,摛朱脣,曜皓齒。  又《說文》拳也。 《正字通》握手謂之拳。非手卽拳也。

『舞』

《唐韻》文甫切《集韻》《韻會》罔甫切《正韻》罔古切,𠀤音武。 《說文》舞樂也。 《玉篇》足相背也。 《周禮·春官·樂師》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左傳·隱五年》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 《前漢·高帝紀》軍中無以爲樂,請以劒舞。  又鍾體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銑閒謂之于,于上謂之鼓,鼓上謂之鉦,鉦上謂之舞。 《註》此四名者,鍾體也。  又變弄也。 《前漢·張湯傳》舞文巧詆。 《又》舞知以御人。  又官名。 《周禮·地官》有舞師。  又地名。 《戰國策》秦繞舞陽之北,以東臨許,則南國必危矣。 《前漢·地理志》舞隂,縣名。  又姓。

『脚』

《廣韻》居勺切《集韻》訖約切,𠀤音蹻。 《說文》脛也。 《釋名》脚,却也。以其坐時却在後也。 《詩·小雅·旣微且尰釋文》尰,脚脛也。 《山海經》長股之國,在雄常北,被髮。一曰長脚。 《唐韻》居勺切《集韻》《韻會》訖約切,𠀤音蹻。 《說文》脛也。或作脚。 《釋名》却也。以其坐時卻在後也。 《荀子·正論篇》詈侮捽搏,捶笞臏腳。  又以足蹂物曰腳。 《司馬相如·子虛賦》射麋腳麟。 《註》郭璞曰:腳掎足。 《文選·李善註》腳,謂持其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