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疾病;挽救病人。比喻真心诚意地帮助别人纠正错误缺点。
晋 葛洪《神仙传》:“沈羲,吴郡人,学道于蜀,能治病救人,甚有恩德。”
比喻以善意批评帮助某人改正缺点错误。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有两条宗旨是必须注意的:第一是‘惩前毖后’,第二是‘治病救人’。”陈登科《风雷》一部五九章:“我们应该抱着治病救人的态度来帮助他,挽救他。” 连动 治,医治。医生救死扶伤。比喻以善意批评帮助人改正缺点错误。顾笑言《与劳改犯打交道的人》:“虽然不是父母,却有父母之心;虽然不是教师,却有教师之德;虽然不是医生,却有~之术。”△褒义。多用于帮助人改正错误或弃恶从善方面。
管理,处理:~理。~家。~丧。~标。~本。~国安邦。自~。统~(a.管理;b.分配)。 整理:~河。~水。 惩办:~罪。处(chǔ)~。 医疗:~病。~疗。医~。 消灭农作物的病虫害:~蝗。~蚜虫。 从事研究:~学。~史。 安定:~世。~安(社会的秩序)。天下大~。 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府~。~所。 姓。
生物体发生不健康的现象:疾~。~症。~例。~痛。~情。~源。~愈。~变。~危。~逝。~榻。~残。 缺点,错误:语~。通~。弊~。 损害,祸害:祸国~民。 不满,责备:诟~。 烦躁,担忧:“郑人~之”。
给予帮助使脱离危险或解脱困难:~济。~命。~护。~国。~难(nàn )。~灾。~药。~正(补救匡正)。~死扶伤。~困扶危。 终止:濯以~热。
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类。 别人,他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待~热诚。 人的品质、性情、名誉:丢~,文如其~。
《唐韻》直之切《集韻》《韻會》澄之切《正韻》陳知切,𠀤音持。水名。 《說文》水,出東萊曲城陽丘山,南入海。 又水,出泰山。 《前漢·地理志》泰山郡南武陽冠石山,治水所出,南至下邳入泗。 又《集韻》湯來切,音胎。水名。水出鴈門郡。 《前漢·地理志》鴈門郡隂館累頭山,治水所出,東至泉州入海。 又理也。 《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職任萬民,七日嬪婦,化治絲枲。 又盈之切,音怡。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直利切《正韻》直意切,𠀤音穉。亦理也。 《荀子·修身篇》少而理曰治。 又𥳑習也。 《周禮·春官·大宗伯》治其大禮。 又校也。 《戰國策》皆無敢與趙治。 又有所求乞也。 《周禮·地官·旅師》凡新甿之治,皆聽之。 又監督也。 《周禮·地官·鄕師》用役則帥其民而至,遂治之。 又聽獄之成辭亦曰治。 《周禮·秋官·方士》凡都家之士所上治,則主之。 《註》所上治,謂獄訟之小事,不附罪者也。 又才多亦曰治。 《左傳·莊九年》鮑叔曰:管夷吾治于高傒,使相可也。 《註》言管仲治理政事之才多于敬仲。 又道家靜室曰治。 《六朝詩話》送謝靈運於杜治,猶今之宮觀也。 又所都之處曰治。 《前漢·田儋傳》更王膠東,治卽墨。 《註》治,謂都之也。 又州郡所駐曰治,如蜀刺史曰治成都,揚刺史曰治會稽。 《毛氏韻增》治字本平聲,脩治字借爲去聲,經典釋文治字平聲皆無音,假借治道平治字,𠀤直吏切。 《集韻》治古作乿。註詳水部五畫。
『病』《唐韻》《集韻》《正韻》𠀤皮命切,音寎。 《說文》疾加也。 《玉篇》疾甚也。 《釋名》病,𠀤也。𠀤與正氣在膚體中也。 又《廣韻》憂也。 《禮·樂記》病不得其眾也。 《注》病,猶憂也。以不得眾心為憂。 又苦也。 《書·呂𠛬》人極于病。 《傳》欲使惡人極于病苦,莫敢犯者。 《左傳·襄二十四年》范宣子為政,諸侯之幣重,鄭人病之。 又恨也。 《左傳·文十八年》閻職曰:與刖其父,而弗能病者,何如。 《註》言不以父刖為病恨。 又困也。 《禮·表記》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 《註》病謂罪咎之。 《疏》謂不以已之所能使他人必能。若他人不能,則為困病。 又辱也。 《禮·儒行》今眾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詬病。 《註》詬病,猶恥辱也。 又短也。 《晉語》公曰:舅所病也。 《註》病,短也。 又病,坊閒曹也。 《類要》唐以祕書監望雖淸雅,實非要劇,以監為宰相病坊,丞及著作郎為尚書郎病坊,祕書郎及著作佐郎為監察御史病坊。 又《韻補》叶被旺切,音傍。 《黃庭經》宅中有士,常衣絳,子能見之,可不病。橫立長尺,約其上,子能守之,可無恙。
『救』《廣韻》居祐切《集韻》《韻會》《正韻》居又切,𠀤音廏。 《說文》止也。 《博雅》助也。 《廣韻》護也。 《書·太甲》尚賴匡救之德。 《詩·大雅》式救爾後。 又《周禮·地官·司救註》救,猶禁也,以禮防禁人之過者也。 又《爾雅·釋器》絇謂之救。 《註》救絲以爲絇。 又姓。 《風俗通》諫議大夫救仁。 又《集韻》恭于切,音拘。 《周禮·司救》劉昌宗讀。 又《韻補》叶居尤切。 《詩·邶風》何有何亡,黽勉求之。凡民有喪,匍匐救之。 《武王盤銘》溺於淵,尚可遊也。溺於人,不可救也。
『人』《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𠀤音仁。 《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 《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 《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又一人,君也。 《書·呂𠛬》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又予一人,天子自稱也。 《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又二人,父母也。 《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又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又官名。 《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又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又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又姓。明人傑。 又左人,聞人,俱複姓。 又《韻補》叶如延切,音然。 《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