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压顶


   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ài shān yā dǐng
成语注音 ㄊㄞˋ ㄕㄢ 一ㄚ ㄉ一ㄥˇ
成语简拼 tsyd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泰山壓頂
成语英文 bear down on one with the weight of Mount Taishan
成语结构  主谓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



反义词



成语示例


陆文夫《作家、坐家》:“到了风雨如磐,泰山压顶时更是性命攸关的。”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 贾凫西《木皮词 正传》:“给了他个泰山压顶没有躲闪,把那助纣为虐的杀个净,直杀的血流漂杵堵了城门。”


成语典故

比喻压力很大。《儿女英雄传》六回:“一个棍起处似泰山压顶,打下来举手无情。” 主谓 比喻非常沉重的力量压到头上来。黎静《彭大将军》:“……二团和三团也出动了,以~之势,阻住了敌人两个团的援兵。”△多用于遇到非常大的压力。→千钧重负 ?铢两分寸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平安,安定:~适(幽闲安适)。~安。~然处之。 佳,美好:~运。否(pǐ)极~来。 极:~西(旧指欧洲)。 骄纵,傲慢:~侈(骄纵奢侈)。骄~。 通:天地交~。

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土~。~崖。~峦。~川。~路。~头。~明水秀。~雨欲来风满楼(喻冲突或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 形状像山的:~墙(人字形房屋两侧的墙壁。亦称“房山”)。 形容大声:~响。~呼万岁。 姓。

最高的,最上的及最高最上的部分:~点。头~。山~。~巅。~尖。 用头支承:~承。~天立地。 支撑,抵住:~礼(佛教徒最尊敬的跪拜礼节,两手伏地,以头抵住受拜人的脚)。~门立户。 从下面拱起:种子发芽把土~起来了。 最,极:~好。~多。~大。 相对着:~风。~头。 相当,等于:一个~俩。 担当:~班。不~事。 代替:~罪。冒名~替。 争辩,冲撞:~嘴。 量词,用于某些有顶的东西:两~帽子。 到(某个时间):昨天~十二点才到家。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泰』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他蓋切,音太。 《說文》滑也。  又大也。 《前漢·郊祀歌》揚金光,橫泰河。  又通也。 《易·泰卦》天地交泰。  又甚也。 《詩·小雅》昊天泰憮。  又寬也,安也。 《論語》君子泰而不驕。  又侈也。 《晉語》恃其富寵以泰於國。  又丘名。 《爾雅·釋丘》右陵泰丘。  又風名。 《爾雅·釋天》西風謂之泰風。 《註》西風成物,物豐泰也。  又山名。 《爾雅·釋山》泰山爲東嶽。  又有小泰山,在朱虛縣,汶水所出。  又州名。本晉海陵郡,今屬揚州府。  又泰安州,本唐泰州,屬濟南府。俱見《廣輿記》。  又澤名。 《山海經》瀤澤之水,東北流,注于泰澤。  又社名。 《蔡邕·獨斷》天子之宗社曰泰社。  又尊名。 《禮·明堂位》泰,有虞氏之尊也。  又《韻補》叶他計切,音替。 《曹植·七啓》元化參神,與靈合契。惠澤播於黎苗,威靈鎭乎無外。超隆平於殷周,踵羲皇而齊泰。 《說文》亦省作太。从水。俗作,非是。

『山』

《廣韻》所閒切《集韻》《韻會》師閒切《正韻》師姦切,𠀤與刪音同。 《說文》山宣也。宣氣散生萬物,有石而高也。 《徐曰》象山峰𠀤起之形。 《釋名》山,產也。產萬物者也。 《易·說卦》天地定位,山澤通氣。 《書·禹貢》奠高山大川。 《爾雅·釋山》河南華,河西嶽,河東岱,河北恆,江南衡,《周禮》謂之鎮。 《鄭註》鎮名山安地德者也。  又《山海經》山分東西南北中五經。南則自蜀中西南至吳越諸山界。西則自華隂嶓冢以至崑崙積石諸山,今隴西甘肅玉門外,其地也。北則自狐岐大行以至王屋孟門諸山,是禹貢冀雍兩州之境也。東則自泰岱姑射沿海諸境,則禹貢靑州齊魯之地也。見《讀山海經語》。  又連山,古易名。 《周禮·春官》掌三易之法。一曰連山。 《註》似山之出內氣也。  又姓。古烈山氏之後。  又公山,複姓。  又《集韻》《韻會》𠀤所旃切,音仙《詩·小雅》幽幽南山。叶上干,干音堅。  又《孔子·丘陵歌》喟然迴慮,題彼泰山。鬱確其高,梁甫迴連。○按山在刪韻,古轉聲寒刪先通,則非止叶音矣。  又叶疏臻切,音甡。 《班固·東都賦》吐燄生風,欱野歕山。叶下振。 《正字通》本部與土阜石三部通者,𠀤互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