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汩汩


   水涌流貌。多比喻说话连续不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āo tāo gǔ gǔ
成语注音 ㄊㄠ ㄊㄠ ㄍㄨˇ ㄍㄨˇ
成语简拼 ttgg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一般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组合  AABB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水涌流貌。多比喻说话连续不断。



成语示例


大家一听到提起火烧的事,言语好像开了闸,滔滔汩汩泻个不歇。叶圣陶《四三集·一桶水》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三回:“说罢,又把题诗的人名字,屈着手指头数出来,说了许多甚么生,甚么主人,甚么居士,甚么词人,甚么词客,滔滔汩汩,数个不了。”


成语典故

水涌流的样子。多比喻说话连续不断。清 戴名世《与刘大山书》:“二十年来,搜求遗编,讨论掌故,胸中觉有百卷书,怪怪奇奇,滔滔汩汩,欲触喉而出。”叶圣陶《四三集.一桶水》:“大家一听到提起火烧的事,言语好像开了水闸,滔滔汩汩泻个不歇。” 并列 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形容说话连续不断。有时也用于车马人流。叶圣陶《四三集·一桶水》:“大家一听到提起火烧的事,言语好像开了水闸,~泻个不歇。”《樵史通俗演义》40:“次日,两枝人马都放炮为号,~,离罗公山去了。”△多用于言谈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弥漫,充满:~天。~~。 倨慢:“士不滥,官不~”。

弥漫,充满:~天。~~。 倨慢:“士不滥,官不~”。

水流的样子:~流(急流)。~~(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 治理,疏通:决~九川。 扰乱:“天公岂物欺,若此~时序”。 涌出的泉水。 沉没(mò):~没(mò)。

迅疾的样子:悲风~起。

水流的样子:~流(急流)。~~(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 治理,疏通:决~九川。 扰乱:“天公岂物欺,若此~时序”。 涌出的泉水。 沉没(mò):~没(mò)。

迅疾的样子:悲风~起。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滔』

《唐韻》土刀切《集韻》《韻會》《正韻》他刀切,𠀤音叨。 《說文》水漫漫大貌。 《書·堯典》浩浩滔天。  又流貌。 《詩·齊風》汶水滔滔。  又慢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士不濫,官不滔。  又水名。 《穆天子傳》庚辰至於滔水。  又八風之一。 《呂氏春秋》東方曰滔風。  又九土之一。 《淮南子·地形訓》西南戎州曰滔土。  又《集韻》徒刀切,音陶。聚也。 《莊子·田子方》滔乎前而不知其所以然。 《說文》从水舀聲。舀音由。凡慆蹈韜縚等字,皆从舀。上从爪,下从杵臼之臼。凡陷閻諂欿等字𠀤从臽,音陷。與舀義別。

『滔』

《唐韻》土刀切《集韻》《韻會》《正韻》他刀切,𠀤音叨。 《說文》水漫漫大貌。 《書·堯典》浩浩滔天。  又流貌。 《詩·齊風》汶水滔滔。  又慢也。 《左傳·昭二十六年》士不濫,官不滔。  又水名。 《穆天子傳》庚辰至於滔水。  又八風之一。 《呂氏春秋》東方曰滔風。  又九土之一。 《淮南子·地形訓》西南戎州曰滔土。  又《集韻》徒刀切,音陶。聚也。 《莊子·田子方》滔乎前而不知其所以然。 《說文》从水舀聲。舀音由。凡慆蹈韜縚等字,皆从舀。上从爪,下从杵臼之臼。凡陷閻諂欿等字𠀤从臽,音陷。與舀義別。

『汩』

《唐韻》于筆切《集韻》《韻會》越筆切,𠀤音䫻。水流也。與𡿯同。 《楚辭·九章》浩浩沅湘兮,分流汩兮。 《王逸註》汩流也。  又疾貌。 《揚子·方言》汩遙,疾行也。南楚之外曰汩,或曰遙。 《司馬相如·上林賦》滭沸宓汩。 《註》宓汩,去疾也。  又淨貌。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汩磑磑以璀璨。 《註》汩,淨貌。  又汩越,光明貌。 《何晏·景福殿賦》羅疎柱之汩越。  又拂汩,鼓動之貌。 《揚雄·甘泉賦》帷弸彋其拂汩兮,稍暗暗而靚深。汨mì,gǔ、汩。

『汩』

《唐韻》于筆切《集韻》《韻會》越筆切,𠀤音䫻。水流也。與𡿯同。 《楚辭·九章》浩浩沅湘兮,分流汩兮。 《王逸註》汩流也。  又疾貌。 《揚子·方言》汩遙,疾行也。南楚之外曰汩,或曰遙。 《司馬相如·上林賦》滭沸宓汩。 《註》宓汩,去疾也。  又淨貌。 《王延壽·魯靈光殿賦》汩磑磑以璀璨。 《註》汩,淨貌。  又汩越,光明貌。 《何晏·景福殿賦》羅疎柱之汩越。  又拂汩,鼓動之貌。 《揚雄·甘泉賦》帷弸彋其拂汩兮,稍暗暗而靚深。汨mì,gǔ、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