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
《辛亥革命 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惟自武汉事起,各省响应,兵连祸结,满目疮痍。”
疮痍:创伤。比喻所见全是灾祸景象。《清史稿.王骘传》:“且四川祸变相踵,荒烟百里。臣当年运粮行间,满目疮痍。自荡平以后,休养生息,然计通省户口,仍不过一万八千余丁,不及他省一县之众。”亦作“疮痍满目”。《清史稿.毛昶熙传》:“今日巨寇甫平,兵戈未息,滇、黔、秦、陇,烽火惊心,皖、豫、直、东,疮痍满目。” 偏正 疮痍,创伤。比喻遭受战争或自然灾害的破坏。比喻眼睛所见全是破败凄凉的景象。林正让《特区金三角的警报》:“久别的家乡比当年更加破败凄凉,遍地烽火,~。”△贬义。用于描写景象方面。→残山剩水 千疮百孔 满目荆榛哀鸿遍野 民生凋敝 ?琳琅满目
全部充实,没有余地:~足。~意。充~。饱~。美~。~腔热血。琳琅~目。~载而归。 到了一定的限度:~员。~月。不~周岁。 骄傲,不虚心:自~。志得意~。 十分,全:~世界(到处)。~堂灌。~天飞。~园春色。 使满,斟酒:~上一杯酒。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等省和北京市、内蒙古自治区:~族。~文。~汉全席。 姓。
『目』眼睛:~光。醒~。历历在~。~指气使(用眼光和气色示意以役使别人,形容骄横傲慢的神志。亦作“颐指气使”)。 看,视:~语。~论(喻没有自知之明或浅陋狭隘的见解)。 想要达到的地点、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的(dì)(亦指箭靶的中心)。 大项中再分的小项:条~。纲举~张。 名称:数~。巧立名~。 标题:~录。 生物学分类系统上所用的等级之一,在“纲”以下,“科”以上:鸟纲中有雁形~和鸡形~。 孔眼:网~。 指为首的人:头~。
『疮』皮肤上肿烂溃疡的病:~疤。~口。冻~。痔~。
『痍』伤,创伤:疮~。
《唐韻》《集韻》《韻會》𠀤莫六切,音牧。 《說文》人眼,象形,重童子也。 《春秋元命苞》肝之使也。 《韓詩外傳》心之符也。 《禮·郊特牲》氣之淸明者也。易說卦離爲目。 《註》南方之卦,主視。故爲目。 《書·舜典》明四目。 《註》廣四方之視,以決天下壅蔽。 又《博雅》視也。凡注視曰目之。 《史記·𨻰丞相世家》𨻰平去楚,渡河,船人疑其有金,目之。 又動目以諭也。 《前漢·高帝紀》范增數目羽擊沛公。 又含怒側視也。 《周語》國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又《小爾雅》要也。 《周禮·春官》簭人掌三易,以辨九簭之名,四曰巫目。 《疏》是要目之事。 又見也。 《公羊傳·桓二年》內大惡諱,此其目言之何遠也。 《註》目,見也,斥見其惡也。 又稱也。 《穀梁傳·隱元年》段,鄭伯弟也。以其目君,知其爲弟也。 《註》謂稱鄭伯。 又條目。 《論語》請問其目。 《註》條件也。 《前漢·劉向傳》校中祕書,各有條目。 又節目。 《禮·學記》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方氏曰:節則木理之剛,目則木理之精。 又題目。 《後漢·許劭傳》曹操微時,常求劭爲己目。 《註》命品藻爲題目。 《晉書·山濤傳》甄拔人物,各有題目,時稱山公啓事。 又凡目。 《周禮·天官·小宰》師掌官成,以治凡。司掌官法,以治目。 《公羊傳·僖五年》一事而再見者,前目而後凡也。 《春秋·繁露》目者,偏辨其事也。凡者,獨舉其事也。 又科目。 《舊唐書·懿宗紀》以宋震胡德融,考科目舉人。 《宋史·選舉志》宋之科目有進土,有諸科,有武舉,常選外又有制科,有童子舉,而進士得人爲盛。 又黃目,周彝名。 《禮·明堂位》鬱尊用黃目。 又暉目,鴆鳥也。 《淮南子·繆稱訓》暉目知晏。 《註》晏,無雲也。天將晏靜,暉目先鳴。 又比目,魚名。不比不行。亦謂之鰈。見《爾雅·釋地》。 又橫目,傅草別名。鬼目,苻草別名。俱見《爾雅·釋草》。 又海外有一目國,一目中其面而居。見《山海經》。 又天目,山名。 《元和地志》上有兩峰,峰頂各一池,若天左右目。 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河目縣,屬幷州。 又州名。 《唐書·地理志》目州隷隴右道。 又姓。 《潛夫論》目夷氏,子姓,宋微子後。 又目宿,草名。通作𥄕。 《前漢·西城傳》馬耆目宿。 《史記·大宛傳》作苜蓿。 又叶莫筆切,音密。 《夏侯湛抵疑》心有窮志,貌有飢色。吝江河之流,不以躍舟船之檝。惜東壁之光,不以寓貧婦之目。
『痍』《唐韻》以脂切《韻會》《正韻》延知切,𠀤音夷。 《說文》傷也。 《廣韻》瘡痍。 《釋名》痍,侈也。侈開皮膚為創也。 《史記·蒙恬傳》天下之心未定,傷痍者未瘳。 又《韻會》通作夷。 《左傳·成十六年》命軍吏察夷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