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粱跨衞


   用高粱做饭,骑驴子代步。形容简朴的生活。卫,驴的别名。 清 钮琇 《觚賸·蒋山佣》:“﹝ 顾炎武 ﹞常言:‘生平最憎者舟舆,而炊粱跨衞,乃此身安处也。’”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用高粱做饭,骑驴子代步。形容简朴的生活。卫,驴的别名。 清 钮琇 《觚賸·蒋山佣》:“﹝ 顾炎武 ﹞常言:‘生平最憎者舟舆,而炊粱跨衞,乃此身安处也。’”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烧火做饭:~事。~烟。巧妇难为无米之~。

粟的优良品种的总称:一枕黄~。 〔高~〕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红褐色,可食,亦可酿酒、制淀粉。杆可用来编席、造纸等。亦称“蜀黍”。 精美的主食:膏~(泛指美味的饭菜,如“~~子弟”,旧时指达官贵人家的子弟)。~糗(粱制的干粮)。~肉。

抬腿向前或向旁移动越过,迈过:~进。~入。~度。 骑,两脚分在器物的两边坐着或立着:~马。小孩~着门槛。 超过时间或地区之间的界限:~越。~年度。~国公司。 附在旁边:~院。 古同“胯”。

防守;衛護。《玉篇•行部》:“衞,護也。” 衛士;警衛。《説文•行部》:“衞,宿衞也。” 謀求。《國語•魯語下》:“梁其踁謂穆子曰:‘有貨,以衞身也。出貨而可以免,子何愛焉?’” 邊陲;邊遠的地方。《爾雅•釋詁下》:“衞,垂也。” 箭杆上的羽毛。《儀禮•既夕禮》:“翭矢一乘,骨鏃,短衛。” 中醫名詞。“衞氣”的簡稱。《素問•痹論》:“衞者,水穀之悍氣也。” 肢體。《吕氏春秋•審時》:“百日食之,耳目聰明,心意叡智,四衞變彊,𣧑氣不入,身無苛殃。” 古代九服之一;也指五服之一。《國語•周語上》:“邦外侯服,侯、衞賓服。” 驢的別名。《爾雅翼•釋獸》:“﹝驢﹞一名為衛。或曰,晉·衛玠好乘之,故以為名。” 宋代時俗讚美事物之辭。《爾雅•釋詁下》:“衞,嘉也。” 明代軍隊屯田駐防編制名。一般均冠以所在駐地之名,後相沿成地名。如:威海衛。明歸有光《備倭事略》:“春夏巡哨,秋冬還衞。”, 清代戶口編制名,以三千戶為一衛。《清史稿•食貨志一》:“(乾隆)四十一年,令葉爾羌成丁餘回,特畀耕地編户,凡千五百户為一所,三千户為一衞。” 周朝國名。《釋名•釋州國》:“衞,衞也。既滅殷,立武庚為殷後,三監以守衞之也。” 水名。《書•禹貢》:“恒、衞既從,大陸既作。” 西藏一部分地域的舊稱。 姓。《廣韻•祭韻》:“衞,姓。周文王子衞康叔之後,國滅,因氏焉。出河東、陳留二望。” 通“璏”。劍鼻(劍柄與劍身連接處兩旁突出的部分)。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炊』

《唐韻》《正韻》昌垂切《集韻》姝爲切《韻會》樞爲切,𠀤音吹。 《說文》爨也。从火,吹省聲。 《揚子·方言》爨,齊謂之炊。 《公羊傳·宣十五年》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又《史記·封禪書》先炊之屬。 《註》正義曰:先炊古炊母之神也。 《前漢·郊祀志》作族人炊之屬。  又炊鼻,地名。 《左傳·昭二十六年》師及齊師戰于炊鼻。  又與吹同。 《荀子·仲尼篇》可炊而傹也。 《註》與吹同。詳口部吹字註。  又《集韻》《類篇》𠀤尺僞切,吹去聲。炊累,動升也。 《莊子·在宥篇》從容無爲而萬物炊累焉。 《註》炊去聲。或作吹。

『粱』

《廣韻》《集韻》《韻會》呂張切《正韻》龍張切,𠀤音梁。 《說文》米名也。 《篇海》似粟而大,有黃靑白三種,又有赤黑色者。 《韻會小補》粱,粟類,米之善者,五穀之長,今人多種粟而少種粱,以其損地力而收穫少也。 《爾雅·釋草註》虋,赤粱粟。芑,白粱粟。 《周禮·天官》犬宜粱。 《疏》犬味酸而溫,粱米味甘而微寒,氣味相成,故云犬宜粱。 《廣志》有具粱、解粱,有遼東赤粱。 《本草》白粱味甘,微寒,無毒,主除熱益氣,有襄陽竹根者最佳。黃粱出靑、冀。 《杜甫·贈衞八處士詩》夜雨翦春韭,新炊閒黃粱。 《註》《本草》香美逾諸粱,俗呼竹根黃。  又莠類曰粱。 《爾雅·釋草》稂,童粱。 《註》莠類。 《疏》稂,一名童粱。 《集韻》或作梁。

『跨』

《唐韻》《正韻》苦化切《集韻》《韻會》枯化切,𠀤音胯。 《說文》渡也。 《玉篇》越也。 《左傳·昭十三年》康王跨之。 《註》過其上。  又《廣韻》兩股閒也。 《詩·魯頌》有驈有黃。 《傳》驪馬白跨曰驈。 《疏》郭云:髀閒也。倉頡篇云:兩股閒也。  又《廣韻》《集韻》《正韻》𠀤苦故切,音庫。踞也。 《晉語》不跨其國。 《註》猶踞也。 《史記·李斯傳》此非所以跨海內制諸侯之術也。  又《史記·司馬相如傳》跨野馬。 《註》索隱曰:跨,乗之也。  又《廣韻》苦瓜切《集韻》《韻會》《正韻》枯瓜切,𠀤音誇。吳人云坐曰跨。 《類篇》大坐也。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苦瓦切,音㡁。䠚跨,行不進貌。  又《集韻》枯買切,音胯。䠚跨,行貌。

『衞』

《唐韻》《集韻》《韻會》𠀤于歲切,音熭。 《篇海》防也,捍也。 《玉篇》護也。 《公羊傳·定四年》朋友相衞。 《註》相衞,不使爲讎所勝。  又《爾雅·釋詁》垂也。 《註》營衞守圉,皆在外垂也。  又《魯語》有貨以衞身也。 《註》衞,營也。  又《書·康誥》侯甸男邦采衞。 《國語註》衞,衞圻也。  又宿衞。 《晉書·元帝紀》禁衞嚴警。  又榮衞。 《關尹子·七釜篇》爪之生,髮之長,榮衞之行,無頃刻止。  又精衞,鳥名。 《山海經》發鳩之山有鳥焉,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衞。常銜西山之木石,以湮東海。  又國名。 《詩疏》邶、鄘、衞者,殷紂畿內地名,屬古冀州,在汲郡朝歌縣。  又水名。 《書·禹貢》恆、衞旣從。 《疏》衞水,出常山靈壽縣東,入滹池。  又姓。 《廣韻》周文王子衞康叔之後,國滅,因氏焉。出河東、陳留二望。  又《集韻》乙劣切,噦入聲。 《范曄·靈帝贊》微亡傋兆,《小雅》盡缺。麋鹿霜露,遂棲宮衞。 《篇海》本作䘙。省作衞。俗作衛、衞,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