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颔虎须


   形容相貌威武。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yàn hàn hǔ xū
成语注音 一ㄢˋ ㄏㄢˋ ㄏㄨˇ ㄒㄨ
成语简拼 yhhx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燕頷虎須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相貌威武。



成语示例


那官人生的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八尺长短身材,三十四五年纪。《水浒传》第七回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三国演义》第一回:“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成语典故

源见“封侯万里”。形容相貌威武不凡。《三国演义》一回:“玄德回视其人(指张飞):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见“燕颔虬须”。《三国演义》1回:“玄德回视其人:身长八尺,豹头环眼,~,声若巨雷,势如奔马。”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尔(形容新婚夫妇亲睦和美的样子)。~好(常用以指男女相爱)。~侣。~雀处(chǔ)堂(喻居安而不知远虑,临祸却不能自知)。 轻慢:“~朋逆其师”。 古同“宴”,安闲,安乐。 古同“宴”,宴饮。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赵。~山。~京。 姓。

下巴颏:“相逢应不识,满~白髭须”。 点头:~首。~之而已。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口(➊喻危险境地;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穴(喻危险境地)。~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狼(喻凶残的人)。~头蛇尾。~踞龙盘。龙腾~跃。 勇猛、威武:~将。~势。~劲。~威。~~。~气。 古同“唬”,威吓。 古同“琥”,琥珀。

必得,应当:无~。莫~有。必~。务~。~要。 等待,停留:~留(迟留,留待)。 〔~臾〕片刻,一会儿。 男人面上生的毛,胡子:~眉(男子的代称)。~生(传统戏剧角色名,即“老生”)。 像胡须的东西:~根。触~。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燕』

《唐韻》於甸切《集韻》《韻會》《正韻》伊甸切,𠀤音宴。 《說文》𤣥鳥也。籋口布翄枝尾,象形。 《爾雅·釋鳥》燕燕,𩾐。 《疏》燕燕,又名𩾐。古人重言之。 《詩·邶風》燕燕于飛。 《玉篇》俗作鷰。 《集韻》亦作䴏。  又《禮·學記》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 《註》燕,猶褻也。  又與醼通。 《廣韻》醼飮,古無酉,今通用。 《詩·小雅》我有旨酒,嘉賔式燕以敖。 《儀禮》燕禮第六。  又《集韻》與宴通。安也,息也。 《易·中孚》初九虞吉,有他不燕。 《疏》燕,安也。 《詩·小雅》悉率左右,以燕天子。 《傳》以安待天子。 《又》或燕燕居息。 《傳》燕燕,安息貌。 《齊語》昔聖王之處士也,使就閒燕。 《註》閒燕,猶淸淨也。  又《廣韻》烏前切《集韻》《韻會》因蓮切《正韻》因肩切,𠀤音煙。 《玉篇》國名。 《爾雅·釋地》燕曰幽州。 《詩·大雅》溥彼韓城,燕師所完。 《朱傳》燕召公之國。◎按鄭箋云:燕,安也。讀去聲。今从朱傳。  又《左傳·隱五年》衞人以燕師伐鄭。 《註》南燕國今東郡燕縣。 《疏》燕有二國,一稱北燕,故此註言南燕,以別之。世本燕國姞姓。地理志:東郡燕縣南燕國姞姓,黃帝之後也。  又姓。 《廣韻》邵公奭封燕,爲秦所滅,子孫以國爲氏。漢有燕倉。〇按史記仲尼弟子傳:燕伋字思。是春秋時,卽有燕姓也。  又《集韻》於殄切,音蝘。本作宴。引爾雅宴宴,居息也。〇按爾雅疏引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考爾雅釋文及北山釋文,俱無作上聲讀者,惟大雅韓奕:韓姞燕譽。釋文云:燕,于遍反。  又於顯反。可証燕之有上聲也。

『虎』

《唐韻》火古切《集韻》《韻會》火五切,𠀤音滸。 《玉篇》惡獸也。 《說文》山獸之君,从虍从儿,虎足象人也。 《徐鉉註》象形。 《易·乾卦》風從虎。 《詩·小雅》匪兕匪虎,率彼曠野。 《大戴禮》三九二十七主星,星主虎,故虎七月而生。 《述異記》虎千年,則牙蛻而角生。  又姓。 《廣韻》漢有合浦太守虎旗,其先八元伯虎之後。  又州名,唐有虎州,後避太祖諱攺武州。  又灘名。 《水經注》夷水又東逕虎灘。  又山名。 《吳越春秋》吳王葬閶門外,金玉精上浮爲白虎,名虎丘。  又便器名。 《西京雜記》漢朝以玉爲虎子,以爲便器。  又與琥通。 《吳志·裴松之註》虞翻曰:僕聞虎魄不取腐芥。 《六書正譌》象虎踞而回顧之形。 《篇海》儿rén,古人字,虎足象人,故从人。从几,誤。 《干祿字書》通作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