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面还丹


   人参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人参》。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òu miàn huán dān
成语简拼 zmhd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人参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一·人参》。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脸上起的褶纹,物体上的褶纹:~纹。~褶。~痕。~襞。防~。 使生褶纹:~眉头。眉头一~,计上心来。

红色:~砂(朱砂)。~桂(观赏植物,花为橘红色)。~心碧血(赤诚的忠心,珍贵的热血)。~青。 依成方制成的颗粒状或粉末状的中药:丸散膏~。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面』

《唐韻》《集韻》《韻會》𠀤彌箭切,音偭。 《說文》本作𠚑,顏前也。从𦣻,象人面形。 《書·益稷》汝無面從,退有後言。  又見也。 《禮·曲禮》夫爲人子者,出必告,反必面。 《註》反言面者,從外來,宜知親之顏色安否。 《儀禮·聘禮》𢷤者出請事,賔面如覿幣。 《註》面,亦見也。 《周禮·秋官·司儀》私面。 《註》私覿也。  又向也。 《書·周官》不學牆面。 《疏》人而不學,如面向牆。 《禮·曲禮》天子當依而立,諸侯北面而見天子,曰覲。  又《玉藻》唯君面尊。 《註》面,猶鄕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匠人》面朝後市。  又《廣韻》前也。 《儀禮·士冠禮》覆之面葉。 《註》面,前也。  又《韻會》方面,當四方之一面也。 《書·顧命》大輅在賔階面,綴輅在阼階面。 《周禮·冬官考工記》或審曲面勢。 《註》審察五材曲直方面形勢之宜。 《史記·留侯世家》獨韓信可屬大事,當一面。  又《韻會》相背曰面。 《史記·項羽紀》馬童面之。 《註》如淳曰:面,不正視也。 《前漢·項羽傳註》師古曰:如淳說非也。面謂背之,不面向也。面縛亦謂反背而縛之,杜元凱以爲但見其面,非也。  又《前漢·張敞傳》自以便面拊馬。 《註》師古曰:便面,扇之類也。亦曰屛面。 《廣韻》彌箭切《集韻》《韻會》眠見切《正韻》莫見切,𠀤音眄。 《說文》麥末也。 《束析麪賦》重羅之麪,塵飛雪白。 《玉篇》蜀以桄榔木屑爲麪。 《廣雅》𥽘,謂之麪。別作麵,非是。 《正字通》俗麪字。 《齊書·禮志》永明九年正月詔,太廟四時祭,薦宣皇帝麵起餠。

『还』

《篇海類編》音浮。  又音否。俗作還字,非。 《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𠀤音環。 《說文》復也。 《玉篇》反也。 《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 《註》反也。  又《正韻》退也,歸也。 《儀禮·鄕飮酒禮》主人答拜還,賔拜辱。 《註》還,猶退也。 《前漢·高帝紀》還守豐。  又《灌嬰傳》還定三秦。  又顧也。 《左傳·昭二十年》無所還忌。 《註》還,猶顧也。  又償也。 《老子·道德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  又大還、小還,日至之名。 《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鳥次,是謂小還。至于女紀,是謂大還。  又與環同。 《前漢·食貨志》還廬樹桑。  又《廣韻》似宣切《集韻》《韻會》旬宣切,𠀤音旋。與旋同。 《禮·禮運》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爲本也。 《註》迭相終而還相始,如環無端也。  又《正韻》轉也。 《禮·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 《註》周旋圓轉,折旋方轉也。  又便捷貌。 《詩·齊風》子之還兮。  又速也,卽也。 《前漢·董仲舒傳》此皆可使還至而立效者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慣切,音患。遶也,圍也。 《儀禮·旣夕》祖還車不易位。 《司馬相如·子虛賦》旋還乎後宮。

『丹』

《唐韻》都寒切《集韻》《韻會》多寒切《正韻》都艱切,𠀤音單。赤色丹砂也。 《書·禹貢》礪砥砮丹。 《山海經》丹以赤爲主,黑白皆丹之類。 《陶弘景曰》卽朱砂也。  又道家以烹鼎金石爲外丹,吐故納新爲內丹。 《黃庭經》九轉八瓊丹。 《註》八者:朱砂,雄黃,空靑,硫黃,雲母,戎鹽,硝石,雌黃也。  又《博物志》和氣相感,則陵出黑丹。仁主壽昌,民延壽命,天下太平。  又以朱色塗物曰丹。 《揚雄·解嘲》朱丹其轂。  又容美曰渥丹。 《詩·秦風》顏如渥丹。  又赤心無僞曰丹。 《謝朓詩》旣秉丹石心,寧流素絲涕。  又姓。漢丹玉,宋丹山,明丹衷。  又丹陽,郡名。漢武帝攺鄣郡爲丹陽郡。晉武帝分立宣城,毗陵二郡。  又州名。本赤翟地,元魏置汾州,後改丹州。  又《崔豹古今註》丹徼,南方徼,色赤,故稱丹徼,爲南方之極也。  又丹丹,國名。見《南史》。  又《山海經》鳳凰產于丹穴。  又竊丹,鳥名。爲九鳳之一。  又牡丹,花名。 《本草》一名鼠姑。  又木丹,梔子花別名。紫丹,茈草別名。  又叶都懸切,音顚。 《陸機·羅敷歌》南崖充羅幕,北渚盈輧軒。淸川含藻景,高岸被華丹。 《說文》丹巴,越赤石。外象丹井,中象丹形,靑彤雘等字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