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中高士


   谓竹林中的隐者。 南朝 宋 郑缉之 《永嘉郡记·竹中高士》:“ 乐城 张廌 隐居颐志,家有苦竹数十顷,在竹中为屋,常居其中。 王右军 闻而造之, 廌 逃避竹中,不与相见,一郡号为竹中高士。”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ú zhōng gāo shì
成语简拼 zzgs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谓竹林中的隐者。 南朝 宋 郑缉之 《永嘉郡记·竹中高士》:“ 乐城 张廌 隐居颐志,家有苦竹数十顷,在竹中为屋,常居其中。 王右军 闻而造之, 廌 逃避竹中,不与相见,一郡号为竹中高士。”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子。~叶。~笋。~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刻。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姓。

和四方、上下或两端距离同等的地位:~心。当(dàng)~。~原。~华。 在一定范围内,里面:暗~。房~。~饱。 性质或等级在两端之间的:~辍(中途停止进行)。~等。~流砥柱。 表示动作正在进行:在研究~。 特指“中国”:~式。~文。 适于,合于:~看。

恰好合上:~选。~奖。~意(会意,满意)。 受到,遭受:~毒。~计。 科举考试被录取:~举。~状元。

由下到上距离大的,与“低”相对:~峰。~空。~踞。~原。~耸。~山流水(喻知己、知音或乐曲高妙)。~屋建瓴(形容居高临下的形势)。~瞻远瞩。 高度:他身~一米八。 等级在上的:~级。~考。 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质量。~消费。~价。~档。~手。~能物理。 声音响亮:引吭~歌。 敬辞,称别人的事物:~见。~就。~论。~寿。~堂。~徒。 热烈、盛大:~昂。兴~采烈。 显贵,道德水平高:崇~。清~。~风亮节。~尚。~雅。~洁。 宗族中最在上之称:~祖。 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锰酸钾。 姓。

古代统治阶级中次于卿大夫的一个阶层:~族。~大夫。 旧时指读书人:~子。~民。学~。 未婚的男子,泛指男子:~女。 对人的美称:志~。烈~。女~。 军衔的一级,在尉以下;亦泛指军人;上~。~兵。~卒。~气。 称某些专业人员:医~。护~。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竹』

《廣韻》《集韻》《韻會》張六切《正韻》之六切,𠀤音竺。 《說文》冬生靑艸,象形。下垂箁箬也。 《竹譜》植類之中,有物曰竹。不剛不柔,非草非木。小異空實,大同節目。 《又》竹雖冬蒨,性忌殊寒。九河鮮育,五嶺實繁。 《詩·衞風》綠竹猗猗。 《禮·月令》日短至,則伐木取竹箭。 《周禮·夏官》東南曰揚州,其利金、錫、竹箭。 《史記·貨殖傳》渭川千畝竹,其人與千戸侯等。 《釋名》竹曰个。 《淮南子·俶眞訓》竹以水生。  又八音之一。 《周禮·春官》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𠣻竹。 《禮·樂記》竹聲濫,濫以立會,會以聚衆。 《史記·律書註》古律用竹。 《前漢·律歷志》黃帝使泠綸,自大夏之西,崑崙之隂,取竹之解谷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閒而吹之,以爲黃鐘之宮。 《釋名》竹曰吹。吹,推也,以氣推發其聲也。  又竹𥳑。 《左傳註》造𠛬書于竹𥳑。  又竹帛。 《史記·孝文紀》請著之竹帛,宣布天下。 《說文》著之竹帛謂之書。  又竹花,竹實。 《謝靈運·晉書》元康二年,巴西界竹生花,紫色,結實。 《本草》竹花一名草華。 《莊子·秋水篇》鵷雛非練實不食。 《註》練實,竹實也。  又竹醉日。 《岳陽風土記》五月十三日謂之龍生日,可種竹,《齊民要術》所謂竹醉日也。  又地名。 《爾雅·釋地》觚竹、北戸、西王母、日下,謂之四荒。 《史記》伯夷、叔齊,孤竹君之二子。 《前漢·地理志》孤竹在遼西令支縣。 《又》沛郡有竹縣。 《註》今竹邑。 《又》廣漢郡屬縣有綿竹。 《又》零陵郡竹山縣。 《水經注》藉水東南流,與竹嶺水合。 《穆天子傳》我徂黃竹。 《零陵記》桂竹之野。 《楊愼集》桂竹,後稱貴竹,今貴州。 《福建志》南安縣有苦竹山。  又官名。 《唐書·百官志》司竹監掌植竹葦,供宮中百司簾篚之屬。  又書名:《竹書紀年》《戴凱之·竹譜》《劉美之·續竹譜》。  又姓。 《廣韻》伯夷、叔齊之後,以竹爲氏。後漢有下邳相竹曾。  又草名。 《永嘉郡志》靑田縣有草,葉似竹,可染碧,名爲竹靑。 《宛陵詩註》錦竹,草名,似竹而斑。  又木名。 《益部方物略》竹柏,生峨嵋山,葉繁長而籜似竹。  又花藥名。 《本草》石竹,瞿麥也。鹿竹、菟竹,黃精也。玉竹,葳蕤也。  又菜名。 《齊民要術》竹菜,生竹林下,似芹科而莖葉細,可食。 《羣芳譜》淡竹葉,一名竹葉菜,嫩時可食。  又果名。 《桂海虞衡志》木竹,子、皮色、形狀全似大枇杷,肉甘美,秋冬閒實。  又䑕名。 《贊寧·筍志》竹根有䑕,大如貓,其色類竹,名竹豚,亦名稚子,杜詩所謂筍根稚子也。  又魚名。 《桂海虞衡志》竹魚出灕水,狀如靑魚,味似鱖。  又酒名。 《張協·七命》豫北竹葉。 《張華詩》蒼梧竹葉淸。  又《集韻》敕六切,音畜。萹竹,草名。  又與屬玉之屬通,鴨也。 《揚雄·蜀都賦》獨竹孤鶬。  又叶職律切。 《謝惠連·雪賦》雪宮建于東國,雪山峙于西域。岐昌發詠于來思,姬滿申歌于黃竹。曹風以麻衣比色,楚謠以幽蘭儷曲。 《註》曲,區聿切。竹,職律切。

『中』

《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𠀤音忠。 《書·大禹謨》允執厥中。 《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 《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又《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 《註》舉中氣也。  又司中,星名。在太微垣。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又《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又中央,四方之中也。 《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 《註》洛爲天地之中。 《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  又正也。 《禮·儒行》儒有衣冠中。 《周禮·秋官·司刺》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 《註》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又心也。 《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  又內也。 《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又《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又半也。 《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 《魏志·管輅傳》鼓一中。 《註》猶言鼓一半也。  又成也。 《禮·禮器》因名山升中于天。 《註》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又滿也。 《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 《註》謂滿二千石也。 《索隱》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又穿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 《註》謂穿之也。  又盛算器。 《禮·投壺》主人奉矢,司射奉中。 《註》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又《禮·深衣註》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又俚語。以不可爲不中。 《蕭參希通錄》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又《禮·鄕飲酒義》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又姓。漢少府卿中京。  又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 《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又著其中曰中。 《莊子·達生篇》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又要也。 《周禮·春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 《註》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又應也。 《禮·月令》律中大簇。 《註》中猶應也。  又合也。 《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又《類篇》《正韻》𠀤直衆切。與仲通。 《禮·月令》中呂,卽仲呂, 又讀作得。 《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 《註》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又《韻補》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 《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又叶諸仍切,音征。 《劉貢父·詩話》關中讀中爲𤇏。 《詩·大雅》泉之竭兮,不云自中。叶上頻。 《班固·高祖泗水亭𥓓》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 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魏志·徐邈傳》: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通鑑》: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

『高』

《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𠀤音羔。 《說文》崇也。象臺觀高之形。从冂口。與倉舍同意。 《易·繫辭》𤰞高以𨻰,貴賤位矣。 《註》高謂天體也。 《又》崇高莫大乎富貴。  又《史記·高祖紀註》張晏曰:禮諡法,無高以爲功,最高而爲漢帝之太祖,故特起名焉。  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沛郡高縣。  又姓。 《史記·仲尼弟子傳》高柴。  又《集韻》《韻會》𠀤居号切,音誥。度高曰高。 《左傳·隱元年·都城過百雉註》一雉之牆,長三丈,高一丈。 《釋文》高,古報反。  又如字。  又叶居侯切,音鉤。 《柳宗元·柳評事墓銘》柳侯之分,在北爲高,充于史氏,世相重侯。  又叶居何切。 《蘇黃門·嚴顏𥓓》相傳昔者嚴太守,刻石千歲字已譌。嚴顏生平吾不記,獨憶城破節最高。 《韻會》俗作髙。

『士』

《廣韻》《集韻》《韻會》𠀤鉏里切,音仕。四民士爲首。 《詩·大雅》譽髦斯士。 《禮·王制》命鄕論秀士,升之司徒,曰選士。司徒論選士之秀者,升之學,曰俊士。升於司徒者,不征於鄕,升於學者,不征於司徒,曰造士。大樂正論造士之秀者,升之司馬,曰進士。  又官總名。 《書·立政》庶常吉士。 《禮·王制》天子之元士,諸侯之上士,中士,下士。  又《孔安國曰》士,理官也,欲得其曲直之理也。 《書·舜典》帝曰:臯陶,汝作士。 《左傳·僖二十八年》士榮爲大士。  又漢制,嘗爵爲公侯奪免者,曰公士。  又《前漢·鄒陽傳》武力鼎士。 《註》能舉鼎者。  又《前漢·李尋傳》拔擢天士。 《註》能知天道者。  又《後漢·李業傳》王莽以業爲酒士。 《註》時官酤酒,故置酒士。  又侍從之士。 《通鑑》唐杜如晦等十八學士,時謂之登瀛州。  又士卒。 《左傳·丘甲註》革車一乘,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家語》孔子之宋,匡人以。甲士圍之。  又男子通稱。 《詩·周頌》有依其士。  又女之有士行者曰女士。 《詩·大雅》釐我女士。  又《管子·牧民篇》有士經。 《註》士,事也。經,常也。  又《梵書》釋子勤佛行者曰德士,無上士。  又俗塐神像曰木居士。 《韓愈詩》偶然題作木居士,便有無窮求福人。  又《山海經》大荒西有國,名淑士。  又士鄕。 《後漢·鄭𤣥傳》昔齊置士鄕。 《註》管仲相桓公,制國爲二十一鄕,工商之鄕六,士鄕十五。  又縣名,勇士縣,屬天水郡,見《後漢·西羌傳》。  又姓。陶唐之苗裔士蔿之後,爲士氏,見《統譜》。  又複姓,漢士孫瑞,扶風人。  又與事通。 《書·洛誥》見士于周。 《註》悉來赴役也。 《詩·豳風》勿士銜枚。 《註》自今可勿爲行𨻰銜枚之事。  又叶主矩切,音雨。 《詩·大雅》赫赫明明,王命卿士。叶下父。父,音甫。 《說文》士,事也。數始于一,終于十,从一从十。 《集韻》本作𣎶。  又與仕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