箴规磨切


   箴规:规谏,劝戒;切:切磋。互相批评,互相帮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ēn guī mó qiē
成语注音 ㄓㄣ ㄍㄨㄟ ㄇㄛˊ ㄑ一ㄝ
成语简拼 zgmq
感情色彩 中性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箴規磨切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箴规:规谏,劝戒;切:切磋。互相批评,互相帮助。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韩愈《答冯宿书》:“朋友道缺绝久,无有相箴规磨切之道。”


成语典故

唐·韩愈《答冯宿书》:“朋友道缺绝久,无有相箴规磨切之道。”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同“针”。 劝告,劝戒:~言。~规。~谏。 古代一种文体,以告诫规劝为主:~铭(“箴”是规戒性的韵文;“铭”是刻在器物或碑石上兼于规戒、褒赞的韵文。因其作用有相似之处,故后人多连称)。

画圆等的仪器:圆~。两脚~。 法则,章程,标准:~则。法~。常~。清~戒律。 格局,范围:~模。 相劝:~尽力。~谏。~正(a.规劝,匡正;b.整齐;c.规矩)。~勉。 谋划:~划。~约。

摩擦:~刀。~墨。~练。~砺(摩擦使锐利,喻经受磨练)。~合。研~。~漆画。 阻碍,困难:~难(nàn)。好事多~。 消耗,消灭:~损。~耗。~灭。 拖延,耗时间:~缠。~功夫。

粉碎粮食的工具:石~。电~。~盘。~坊(亦作“磨房”)。推~。 用磨将粮食加工成所需的状态:~面。~米。~豆腐。 掉转:这个胡同太窄,~不过车来。

用刀从上往下用力:~菜。~除。~磋(本义是把骨角玉石加工制成器物,引申为在业务、思想各方面互相吸取长处,纠正缺点,如“~~琢磨”)。

密合,贴近:~当(dàng )。~肤(切身)。~己。亲~。 紧急:急~。迫~。 实在:~忌。恳~。 旧时汉语标音的一种方法,用两个字,取上一字的声母与下一字的韵母拼成一个音。亦称“反切”。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箴』

《廣韻》職深切《集韻》《韻會》《正韻》諸深切,𠀤音斟。 《說文》綴衣箴也。 《禮·內則》紉箴請補綴。  又古者以石爲箴,所以刺病。 《前漢·藝文志》用度箴石箴石湯火所施。 《註》箴,所以刺病也。石謂砭石,卽石箴也。 《山海經》高氏之山,其上多玉,其下多箴石。 《註》可以爲砥針治癰腫者。  又規戒也。 《書·盤庚》猶胥顧于箴言。 《左傳·襄十四年》工誦箴諫。 《前漢·揚雄傳贊》箴莫善于《虞箴》,作《州箴》。 《註》九州之箴也。 《玉海》箴者,諫誨之辭,若箴之療疾,故名箴。  又姓。 《風俗通》衞有大夫箴莊子。  又《爾雅·釋器》一羽謂之箴,十羽謂之縳。  又官名。 《左傳·宣四年》子文孫箴尹克黃。 《註》箴尹,官名。  又魚名。 《山海經》栒狀之山,𣲵水出焉,其中多箴魚,其狀如儵,其啄如箴。  又鳥名。 《司馬相如·上林賦》箴疵鵁盧。 《註》張揖曰:箴疵,似魚虎而倉黑色。  又草名。 《神異經》桂林有睡草,見之則令人睡。一名醉草,亦呼爲懶婦箴。 《韻會補》一曰竹名。亦通作𪈁。 《前漢·司馬相如傳》箴疵鵁盧。箴疵,鳥名。 《說文》作𪈁鴜。  又《集韻》口減切,音槏。古斬切,音減。𠀤竹名也。  又《韻會補》與鍼同。諸韻別出箴爲箴誡字。  又通作針。

『磨』

《廣韻》莫婆切《集韻》《韻會》《正韻》眉波切,𠀤音摩。 《說文》本作䃺。 《爾雅·釋器》石謂之磨。 《詩·衞風》如琢如磨。  又去聲。 《唐韻》模臥切《集韻》莫臥切,𠀤音塺。 《說文》石磑也。 《正字通》俗謂磑曰磨,以磑合兩石,中琢縱橫齒,能旋轉碎物成屑也。 《天文志》如蟻旋磨。  又《韻會》通作摩。 《左傳·昭十二年》摩厲以須。 《前漢·董仲舒傳》摩民以誼。 《梅福傳》厲世摩鈍。  又地名。 《水經注》沮水又東南逕驢城西,磨城東。傳云:子胥造驢磨二城,以攻麥邑。

『切』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千結切,音竊。 《說文》刌也。从刀,七聲。 《廣韻》割也,刻也。 《爾雅·釋器》骨謂之切。 《註》治骨器。 《禮·內則》聶而切之爲膾。  又迫也,急也。 《禮·禮器疏》祭祀之事,必以積漸敬愼,不敢偪切也。  又愨實也。 《後漢·馮衍傳》明君不惡切愨之言。  又《揚雄·長楊賦》請略舉凡,而客自覽其切。 《註》師古曰:切,要也。  又《史記·扁鵲傳》不待切脈。 《註》切,按也。  又《韻會》譏切也,剴切也。  又《韻會》反切。一音展轉相呼謂之反,亦作翻,以子呼母,以母呼子也。切謂一韻之字相摩以成聲謂之切。  又《前漢·外戚傳》切皆銅沓,冒黃金塗。 《註》師古曰:切,門限也。音千結反。  又《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七計切,音砌。衆也。  又一切,大凡也。 《前漢·平帝紀》一切滿秩如眞。 《註》師古曰:一切者,權時之事,如以刀切物,苟取整齊,不顧長短縱橫,故言一切。  又《韻補》砌或作切。 《張衡·西京賦》設切厓隒。李善註:古字通。  又叶音刺,與刺通。 《儀禮註》采時世之詩爲樂歌,所以通情相風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