箸土傅籍


   定居而编入户籍,为正式居民。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五胡、 代北 ,始尝宰制 中华 ,逮乎 隋 唐 统一,汉族自主,则亦箸土傅籍,同为编氓。”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zhù tǔ fù jí
成语简拼 ztfj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定居而编入户籍,为正式居民。 章炳麟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五胡、 代北 ,始尝宰制 中华 ,逮乎 隋 唐 统一,汉族自主,则亦箸土傅籍,同为编氓。”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筷子。 一种生在南海岸边沙中的竹子。 古同“著”,明显。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壤。黄~。 疆域:国~。领~。 本地的,地方性的:故~。 民间生产的(区别于“洋”):~方(民间流传的药方,亦称“偏方”)。 不合潮流:~气。 未熬制的鸦片:烟~。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青海省:~族。 姓。

辅相:太~。少~。 教导:“~立德义”。 教导人的人:师~。 附着,使附着:~粉。 姓。

书,书册:古~。书~。经~。典~。 登记隶属关系的簿册;隶属关系:~贯。户~。国~。学~。 登记:~没(mò)。~吏民。 征收:~田。 〔~~〕❶形容纷扰很大;❷形容名声很大;❸形容纵横交错的样子。 古代各种捐税的统称。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箸』

《廣韻》遲倨切《集韻》《韻會》遲據切《正韻》治據切,𠀤音宁。匙箸,飯具。 《禮·曲禮》飯黍毋以箸。 《史記註》箸卽筯也。  又與櫡同。 《史記·絳侯世家》景帝召條侯食,獨置大胾,無切肉,又不置櫡。 《註》櫡,《漢書》作箸,食所用也。 《嶺表錄》南海岸邊沙中生沙箸,一名越王竹,相傳越王棄餘算而生,若細荻,高尺餘,春吐苗,箕心茗骨,靑而且勁。南海人愛其色,以爲酒籌。凡欲採者,須輕步向前拔之,聞行聲,遽縮入沙中不可得。  又《集韻》陟略切《正韻》直略切,𠀤音著。被服也。一曰附也,黏也。 《戰國策》智伯曰:兵箸晉陽三年矣。 《註》箸,言附其城。  又《廣韻》《集韻》𠀤同著。 《列子·仲尼篇》形物其箸。 《註》形物,猶事理也。事理自明,非我之功也。  又與宁同,門屛閒也。 《周語》大夫日恪位箸以儆其官。

『土』

《唐韻》《正韻》他魯切《集韻》《韻會》統五切,𠀤吐上聲。五行之一。 《說文》地之吐生物者也。二象地之下,地之中,土物出形也。 《易·離彖傳》百穀草木麗乎土。 《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兗州厥土黑墳,靑州厥土白墳,徐州厥土赤埴墳,揚州荆州厥土惟塗泥,豫州厥土惟壤下土墳壚,梁州厥土靑黎,雍州厥土惟黃壤。  又《書·禹貢》徐州厥貢惟土五色。 《註》諸侯受命,各錫以方色土,建大社于國中,一曰冢土。 《詩·大雅》乃立冢土。  又后土,取厚載之義。共工氏子句龍爲后土,位在中央,主於四季各十八日。 《禮·月令》中央土,其日戊己,其帝黃帝,其神后土。 《周禮·冬官考工記》土以黃,其象方。  又星土,星所主土。 《周禮·春官》保章氏以星土辨九州之地。  又度也。土圭之土訓度。詳圭字註。  又業也。 《皇極經世》獨夫以百畝爲土,大夫以百里爲土,諸侯以四境爲土,天子以九州爲土,仲尼以萬世爲土。  又星名,一曰鎮星。 《漢書》作塡。詳塡字註。  又地名。 《春秋·僖二十八年》公會晉侯,齊侯,宋公,蔡侯,鄭伯,衞子,莒子,盟于踐土。 《註》鄭地。  又姓。句龍爲后土,子孫爲氏。  又《廣韻》《正韻》徒古切《集韻》《韻會》動五切,𠀤音杜。 《揚子·方言》東齊謂根曰土,非專指桑根白皮。 《郭璞註》《方言》引《詩》作桑土,非。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董五切,音覩。圜土,獄城也。 《周禮·秋官》以圜土聚敎罷民。  又《介之推龍蛇歌》五蛇從之,周流天下。龍反其淵,安其壤土。下音戸,尸土俱在姥韻。 《字彙》作叶音,非。  又《集韻》丑下切,音姹。土苴,不眞物。一曰查滓,糞草糟粕之類。  又《字彙補》同都切,音徒。土門,北方之族。門音瞞。見周書異域傳。

『傅』

《唐韻》《集韻》《韻會》𠀤方遇切,音付。師傅,官名。古者天子有太師,大傅,太保,爲三公。傅,傅之德義也。 《詩·大雅》王命傅御,遷其私人。 《箋》傅御者,貳王治事,謂冢宰也。 《禮·文王世子》立太傅,少傅以養之。  又同付。 《史記·夏本紀》興人徒以傅土。 《註》索隱曰:傅卽付也,謂付功屬役之事。  又姓。  又《正韻》芳無切。同敷。𨻰也。 《前漢·文帝紀》傅納以言。 《註》師古曰:傅讀曰敷,𨻰其言,而納用之。  又《集韻》《韻會》𠀤符遇切,音附。近也。 《周禮·冬官考工記》刺兵同强,舉圍欲重重欲傅人,傅人則密。 《註》傅,近也。密,審也。  又至也。 《詩·大雅》鳳凰于飛,翽翽其羽,亦傅于天。 《箋》傅,猶戾也。  又麗著也。 《左傳·襄六年》環城傅于堞。  又《僖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又傅別,手書也。 《周禮·天官》八成經邦治,四曰聽,稱責以傅別。 《註》稱責謂貸予,傅別謂券書也。聽訟責者,以券書決之,傅著約束於文書,別爲兩,兩家各得一也。  又著名籍,給公家徭役也。 《前漢·高帝紀》蕭何發關中老弱未傅者,悉詣軍。 《註》服虔曰:傅音附,師古曰:傅著也。言著名籍,給公家徭役也。未二十三爲弱,過五十六爲老。  又同附。曲意黨同曰傅會。  又草名。 《爾雅·釋草疏》傅,一名橫目草,蔓延生。  又叶方味切,音廢。 《班固·西都賦》惇誨故老,名儒師傅,講論乎六藝,稽合乎同異。 《說文》相也,从人尃聲。

『籍』

《廣韻》《集韻》《韻會》秦昔切《正韻》前歷切,𠀤音踖。 《玉篇》書籍。 《尚書·序疏》籍者,借也。借此𥳑書以記錄政事,故曰籍。 《左傳·昭十五年》王謂籍談曰:昔而高祖,司晉之典籍。  又戸籍。 《史記·蕭何世家》高祖入關,何獨先走丞相府,收圖籍,以是具知天下戸口阨塞。  又尺籍,所以書軍令。  又門籍。置牒于門,以案出入。 《前漢·元帝紀》令從官給事宮司馬門中者,得爲父母兄弟通籍。 《註》籍者,爲尺二竹牒,記其年紀、名字、物色,挂之宮中,案省相應,乃得入也。  又租籍。 《管子·國蓄篇》租籍者,所以彊求也。 《註》在工商曰租籍。  又籍田。 《禮·祭義》天子爲籍千畝,諸侯爲籍百畝。 《詩疏》籍之言借也。借民力治之,故謂之籍田。 《五經要義》天子籍田以供上帝之粢盛,所以先百姓而致孝享也。籍,蹈也。言親自蹈履于田而耕之也。  又籍籍,語聲也。 《前漢·江都易王傳》國中口語籍籍。  又狼籍。 《史記·蒙恬傳》此四君者皆爲大失,以是籍于諸侯。 《註》言惡聲狼籍,布于諸國。  又姓。晉籍談,漢籍福。  又《正韻》詞夜切,音謝。 《前漢·義縱傳》治敢往少溫籍。 《註》言無所含容也。  又地名。 《史記·秦本紀》靈公十年城籍姑。 《括地志》籍姑,在同州韓城縣北三十五里。  又叶檣龠切《左思·詠史詩》陳平無產業,歸來翳負郭。長卿還成都,壁立何廖廓。四賢豈不偉,遺烈光篇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