羣居穴处


   本指人类的原始生活状态。后喻粗野无知,见识不广。《后汉书·隗嚣传》:“王之将吏,羣居穴处之徒,人人抵掌,欲为不善之计。” 李贤 注:“穴处,言所识不远也。”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本指人类的原始生活状态。后喻粗野无知,见识不广。《后汉书·隗嚣传》:“王之将吏,羣居穴处之徒,人人抵掌,欲为不善之计。” 李贤 注:“穴处,言所识不远也。”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獸畜等動物相聚而成的集體。《詩•小雅•無羊》:“誰謂爾無羊,三百維羣。” 朋輩。《説文•羊部》:“羣,輩也。” 事物的種類。《易•繫辭上》:“方以類聚,物以羣分。” 會合,聯合。《國語•齊語》:“令夫士,羣萃而州處,閒燕則父與父言義,子與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其幼者言弟。” 集團,社會集體。《廣韻•文韻》:“羣,隊也。” 和好。《詩•秦風•小戎》:“俴駟孔羣,厹矛鋈錞。” 隨俗。《楚辭•離騒》:“鷙鳥之不羣兮,自前世而固然。” 泛指多數。①指人。《禮記•祭法》:“王為羣姓立社,曰大社。”②指事物。《論衡•幸偶》:“獵者張羅,百獸羣擾,或得或失。” 眾多。《書•舜典》:“輯五瑞,既月,乃日,覲四岳羣牧,班瑞于羣后。” 親戚。《禮記•三年問》:“因以飾羣,别親疏貴賤之節。” 地質學名詞。最大的地方性地層單位。範圍不定,通常相當於一個統或一個系,或者比系更大。所包含的岩層,組分不同,而且厚度很大。如:南山群;陽新群。 量詞。用於聚集在一起的人或物。如:一群孩子;一群馬。漢陳琳《為袁紹檄豫州》:“長㦸百萬,胡騎千羣。”

住:~住。~民。同~。隐~。~处(chǔ)(a.住所;b.指生活处境)。 居住的地方:新~。故~。迁~。蜗~(喻窄小的住所)。 当,占,处于:~首。~中。~高临下。二者必~其一。 安着,怀着:~心(怀着某种念头,有贬义)。 积蓄,储存:奇货可~(a.指商人把珍稀的货物储存起来,等待时机高价出售;b.喻挟持某种技艺或某种事物以谋求功名利禄)。 停留:~守。 平时:平~。 姓。

洞,窟窿:孔~。石~。~居。~隙。龙潭虎~。 人体可以进行针灸的部位,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干经过的地方:~位。 旧艺人称在市场或广场上表演时所占的一块地方:掌~的(指地主或班主)。走~。~头。 姓。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羣』

《廣韻》《韻會》《正韻》渠云切《集韻》衢云切,𠀤音帬。 《說文》輩也。 《玉篇》朋也。 《廣韻》隊也。 《易·繫辭》物以羣分。 《疏》羣黨,共在一處。 《禮·檀弓》吾離羣而索居。 《註》羣謂同門,友也。  又《詩·小雅》或羣或友。 《傳》獸三爲羣。 《禮·曲禮》大夫不掩羣。 《疏》羣謂禽獸共聚也。  又《詩·秦風》俴駟孔羣。 《鄭箋》孔羣,言和調也。  又緹羣,山名。 《後漢·五行志》出吳門,望緹羣。  又羣羣。 《李嘉祐詩》荻花寒漫漫,鷗鳥暮羣羣。  又《韻補》叶逵員切。 《楊方·合歡詩》不見佳人來,但見飛鳥還。飛鳥亦何樂,夕宿自作羣。

『居』

《廣韻》九魚切《集韻》《韻會》《正韻》斤於切,𠀤音車。 《說文》凥處也。从尸,得几而止也。引孝經,仲尼凥,凥謂閒居,如此會意。今文作居。  又《廣韻》安也。 《書·盤庚》奠厥攸居。 《禮·王制》凡居民,量地以制邑,度地以居民,地邑居民,必參相得。  又《書·舜典》五宅三居。 《註》三居,謂周之夷服,鎮服,蕃服也。  又坐也。 《論語·陽貨》居,吾語女。  又積也,蓄也。 《書·皋陶謨》懋遷有無化居。 《註》化,易也。謂交易其所居積也。  又《史記·平準書》富商𨍭穀百數,廢居,居邑。 《徐廣註》廢居,貯蓄之名。有所廢,有所蓄,言乗時射利也。  又止也。 《禮·月令》季秋行春令,師興不居。 《疏》不休止也。  又海鳥曰爰居。 《魯語》爰居止於魯東門外。  又姓。漢居般,封宋城侯。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居之切,音基。語助辭。 《禮·檀弓》公儀仲子之喪,舍其孫而立其子。檀弓曰:何居,我未之前聞也。 《註》怪之之辭,猶言何故也。一說何居,猶言此義何處。居讀如字,不必改音基。 《集韻》通作其。  又叶居御切,音據。 《詩·召南》惟鳩居之。叶下御。 《唐風》無巳太康,職思其居。叶下瞿。瞿去聲。○按《說文》居,一訓蹲。《長箋》以凥爲凥處,居爲蹲踞。《韻會》《正韻》收入御韻,引《詩》居居懷惡,不相親比,是居有倨音。《正字通》云:蹲踞通作倨。居止,居處,與蹲踞,貴倨,从經史分見可也。

『穴』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決切,音坹。 《說文》土室也。 《易·繫辭》上古穴居而野處。 《詩·大雅》陶復陶穴。 《箋》未有寢廟,故覆穴而居。  又《玉篇》孔穴也。 《孟子》鑽穴隙相窺。  又《廣韻》窟也。 《易·需卦》出自穴。  又訓爲側。 《爾雅·釋水》氿泉穴出。穴出,仄出也。  又官名。 《周禮·秋官》穴氏掌攻蟄獸。 《疏》凡獸皆藏穴中,故以穴爲官名,使取蟄獸。  又地名。 《書·禹貢》鳥鼠同穴。 《爾雅·釋地》岠齊州以南戴日爲丹穴。 《左傳·文十一年》潘崇伐麇,至于鍚穴。 《註》鍚穴,麇地。 《水經注》中廬縣之西山謂之馬穴山。 《左思·蜀都賦》嘉魚出于丙穴。 《註》丙穴,在漢中沔陽縣北。  又《韻會》古穴切。 《前漢·天文志》暈適背穴。 《註》孟康曰:穴,或作鐍,其形如鐍。如淳曰:凡氣在日上爲冠爲戴,在旁直射爲珥,在旁如半環向日爲抱,向外爲背,有氣刺日爲鐍。鐍,抉傷也。  又叶胡桂切。 《曹植·七啓》采英奇于側陋,宣皇明于巖穴。此甯子商歌之秋,而呂望所以投綸而逝。  又《集韻》戸橘切。 《淮南子·原道訓》水居窟穴,人民有室。 《孔融詩》言多令事敗,器漏苦不密。河潰蟻孔端,山壞由猿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