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绵撞帽


   帽名。 清 时伍长、壮丁戴的特制的绵帽。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简验壮丁》:“其伍长、壮丁,须各备行绵撞帽一顶。上缀号带,傍垂遮耳护项,内缀兠頦帽绳。”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xíng mián zhuàng mào
成语简拼 xmzm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帽名。 清 时伍长、壮丁戴的特制的绵帽。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保甲·简验壮丁》:“其伍长、壮丁,须各备行绵撞帽一顶。上缀号带,傍垂遮耳护项,内缀兠頦帽绳。”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行列:字里~间。罗列成~。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二,你~几? 步行的阵列。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泪下两~。 某些营业所:银~。花~。商行。 行业:同~。各~各业。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棉袄。~几针。

走:~走。步~。旅~。~踪。~百里者半九十。~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远自迩。 出外时用的:~装。~箧。~李。 流通,传递:~销。风~一时。 从事:进~。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商。~营。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径。品~。言~。操~。~成于思。 实际地做:~礼。~医。~文。 可以:不学习不~。 能干:你真~。 将要:~将毕业。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五~(“金”、“木”、“水”、“火”、“土”)。 古诗的一种体裁:长歌~。 汉字字体的一种:~书。 姓。

蚕丝结成的片或团,供絮衣被、装墨盒等用:丝~。~绸。~里藏针。 像丝绵那样柔软或薄弱:~薄。~软。~力。 像丝绵那样延续不断:~延。~联。~长。~亘。连~。 性情温和:他平时挺~。

冲打,碰击:~钟。~车。~击。顶~。冲~。 碰见,无意中遇到:~见。 试探:~大运(碰运气)。

盖头的东西:~子。草~。凉~。军~。礼~。 器物的顶罩或套儿:笔~儿。螺丝~儿。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行』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𠀤音蘅。 《說文》人之步趨也。 《類篇》从彳从亍。 《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 《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 《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又《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又《增韻》路也。 《禮·月令》孟冬,其祀行。 《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又道也。 《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又五行。 《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𨻰其五行。 《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又行人,官名。 《廣韻》周有大行之官。 《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又語也。 《爾雅·釋詁》行,言也。 《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又歌行。 《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 《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又《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 《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又《廣韻》下孟切,胻去聲。 《玉篇》行,迹也。 《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 《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又姓。 《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𡨥扶風。 《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又《集韻》寒岡切,音杭。 《類篇》列也。 《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 《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 《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 《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𨻰。  又中行,複姓。 《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又太行,山名。 《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 《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又《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又輩行也。 《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又《韻會》行行,剛健貌。 《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又《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又《韻補》叶先韻。 《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又《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撞』

《唐韻》宅江切《集韻》《韻會》傳江切,𠀤音幢。 《說文》丮擣也。 《廣韻》突也。  又擊也。 《禮·學記》善待問者如撞鐘。 《戰國策》迫則杖戟相撞。 《註》手擣也。 《前漢·樊噲傳》持盾直撞入立帳下。 《註》謂以盾撞擊人。 《韓愈詩》文章自娛戲,金石日擊撞。  又《唐韻》直降切《集韻》《韻會》丈降切,𠀤幢去聲。義同。 《魏志·杜襲傳》萬石之鍾,不以莛撞起音。

『帽』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莫報切,音𧛕。 《釋名》冒也。 《說文》本作冃。 《徐鉉曰》今作帽。帽名猶冠。義取蒙覆其首,本纚也。古者冠無帽,冠下有纚,以繒爲之。後人因之帽於冠,或裁纚爲帽。自乗輿宴居,下至庶人無爵者,皆服之。江左時,野人已著帽,人士亦往往而見,但無頂圈矣,後乃高其屋云。 《隋書·禮儀志》帽,自天子下及庶人通冠之,以白紗者名高頂帽。  又有繒皂雜紗爲之,高屋下裙,蓋無定準。 《唐書·車服志》烏紗帽者,視事及燕見賔客之服也。  又通作冒。 《史記·絳侯世家》薄太后以冒絮提文帝。 《註》應劭曰:陌額絮也。晉灼曰:巴蜀異物志謂,頭上巾爲冒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