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过饰非


   补过:弥补过失;饰非:文饰过错。指掩饰过错。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bǔ guò shì fēi
成语注音 ㄅㄨˇ ㄍㄨㄛˋ ㄕˋ ㄈㄟ
成语简拼 bgsf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補過飾非
成语英文 make amends for one's faults by good deeds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补过:弥补过失;饰非:文饰过错。指掩饰过错。


近义词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16卷:“文士笔墨,为人补过饰非,往往如是。”


成语典故

掩饰过错。清 袁枚《随园诗话》卷十六:“文士笔墨,为人补过饰非,往往如是。” 并列 掩饰错误。清·袁枚《随园诗话》卷16:“文士笔墨,为人~,往往如是。”△贬义。多用于掩饰方面。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把残破的东西加上材料修理完整:缝~。~葺。亡羊~牢。 把缺少的东西充实起来或添上:弥~。~充。贴~。~习。滋~。 益处:不无小~。于事无~。

装点得好看:装~。修~。 装饰用的东西:首~。银~。 装扮,扮演角色:~演。 假托,遮掩:~辞。粉~。掩~。文过~非。

不,不是:~凡。~法。~分(fèn )。~礼。~但。~同小可。啼笑皆~。 不对,过失:痛改前~。文过饰~。习~成是(对于某些错的事情习惯了,反认为是对的)。 与“不”呼应,表示必须(有时后面没有“不”字):我~看这本书。 责怪,反对:~难(nàn )。~议。无可厚~。 指“阿非利加洲”(位于东半球的西南部。简称“非洲”):东~。西~。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非』

《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𠀤音飛。 《說文》違也。从飛下翄,取其相背。 《玉篇》不是也。 《書·說命》無恥過作非。 《易·繫辭》辨是與非。  又《玉篇》下也。  又《玉篇》隱也。  又《增韻》訾也。 《孝經·五𠛬章》非聖人者無法,非孝者無親。  又《玉篇》責也。 《前漢·魏相傳》使當世責人非我。  又山名。 《山海經》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  又姓。 《風俗通》非子,伯益之後。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𡚱尾切,音斐。 《集韻》本作誹。謗也。 《前漢·食貨志》不入言而腹非。 《史記·平準書》作腹誹。  又《鼂錯傳》非謗不治。 《註》非,讀曰誹。  又《韻會》方未切,音沸。本作誹。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