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价还价


   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现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tǎo jià huán jià
成语注音 ㄊㄠˇ ㄐ一ㄚˋ ㄏㄨㄢˊ ㄐ一ㄚˋ
成语正音 “还”,不能读作“hái”。
成语简拼 tjhj
感情色彩 贬义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近代
成语繁体 討價還價
成语英文 horse-tradingn(hard,shrewd bargaining with no sentiment on either side; close a bargain; bargain)
成语俄文 торговáться(запрáшивать и давáть цену)
成语日文 値段をかけあう,かけひきする
成语组合  ABCB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现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近义词




成语示例


我们的方针是不拒绝谈判,要求对方完全承认八条,不许讨价还价。(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三巧问了他讨价还价,便道:‘真个亏你些儿。’”


成语典故

买卖双方争议价格。也比喻谈判时各方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喻世明言》卷一:“三巧儿问了他讨价还价。便道:‘真个亏你些儿’。”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这一派人承认以我们的八条为谈判基础,但是希望讨价还价,使他们的损失不要太大。” 并列 原指买卖双方争执价钱。后比喻谈判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反复争论。邓友梅《追赶队伍的女兵们》:“牲口市还有几个经纪人袖口对着袖口用手指~。”吴强《红日》12章:“干革命,担负任务,不应该挑肥拣瘦,~。”△多用于买卖方面。→斤斤计较 ?言无二价 大度包容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善。《説文•人部》:“价,善也。” 仆役的旧称。《宋史·卷二五八·曹彬傳》:“鄰道守將走价馳書來詣。” 介绍。《廣韻•怪韻》:“价,佋介也。”

善。《説文•人部》:“价,善也。” 仆役的旧称。《宋史·卷二五八·曹彬傳》:“鄰道守將走价馳書來詣。” 介绍。《廣韻•怪韻》:“价,佋介也。”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价』

《唐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𠀤音戒。善也。  又大也。 《詩·大雅》价人維藩。  又佋价。與介同。 《唐韻》古訝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迓切,𠀤音駕。 《說文》物直也。 《家語》孔子爲政三月,鬻羔豚者不飾價。 《後漢·張讓傳》當差之官者,皆于西園諧價。 古借用賈。賈音古,轉去聲,義同。

『还』

《篇海類編》音浮。  又音否。俗作還字,非。 《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𠀤音環。 《說文》復也。 《玉篇》反也。 《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 《註》反也。  又《正韻》退也,歸也。 《儀禮·鄕飮酒禮》主人答拜還,賔拜辱。 《註》還,猶退也。 《前漢·高帝紀》還守豐。  又《灌嬰傳》還定三秦。  又顧也。 《左傳·昭二十年》無所還忌。 《註》還,猶顧也。  又償也。 《老子·道德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  又大還、小還,日至之名。 《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鳥次,是謂小還。至于女紀,是謂大還。  又與環同。 《前漢·食貨志》還廬樹桑。  又《廣韻》似宣切《集韻》《韻會》旬宣切,𠀤音旋。與旋同。 《禮·禮運》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爲本也。 《註》迭相終而還相始,如環無端也。  又《正韻》轉也。 《禮·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 《註》周旋圓轉,折旋方轉也。  又便捷貌。 《詩·齊風》子之還兮。  又速也,卽也。 《前漢·董仲舒傳》此皆可使還至而立效者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𠀤胡慣切,音患。遶也,圍也。 《儀禮·旣夕》祖還車不易位。 《司馬相如·子虛賦》旋還乎後宮。

『价』

《唐韻》古拜切《集韻》《韻會》《正韻》居拜切,𠀤音戒。善也。  又大也。 《詩·大雅》价人維藩。  又佋价。與介同。 《唐韻》古訝切《集韻》《韻會》《正韻》居迓切,𠀤音駕。 《說文》物直也。 《家語》孔子爲政三月,鬻羔豚者不飾價。 《後漢·張讓傳》當差之官者,皆于西園諧價。 古借用賈。賈音古,轉去聲,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