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鬟雨鬓


   形容妇女在外奔波劳碌,头发散乱。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 fēng huán yǔ bìn
成语注音 ㄈㄥ ㄏㄨㄢˊ ㄩˇ ㄅ一ㄣˋ
成语简拼 fhyb
感情色彩 中性
常用程度 常用
产生年代 古代
成语繁体 風鬟雨鬢
成语英文 descriptive of the distressed appearance of woman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字数  4

成语解析

成语解释


形容妇女在外奔波劳碌,头发散乱。



成语示例


清·纳兰性德《清平乐·忆梁汾》:“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倦倚玉栏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


出处典源

成语出处


唐 李朝威《柳毅》:“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所不忍视。”


成语典故

形容妇女头发蓬松散乱。唐.李朝威《柳毅传》:“昨下第,闲驱泾水之涘,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风鬟雨鬓,所不忍视。”亦形容妇女头发美丽。清.纳兰性德《忆梁汾》词:“风鬟雨鬓,偏是来无准。倦倚玉栏看月晕,容易语低香近。”参见“风鬟雾鬓”。 并列 风动钗鬟,雨洗鬓发。形容妇女在外辛苦劳作,头发散乱。唐·李朝威《柳毅传》:“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不忍视。”△多用于女子头发方面。也作“风环雨鬓”。

现代字典(分字解释)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 姓。

古同“讽”,讽刺。

古代妇女梳的环形发髻:云~。

从云层中降落的水滴:~水。~季。

下雨,落下:~雪。

康熙字典(分字解释)

『鬟』

《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胡關切,𠀤音還。 《說文》總髮也。按古婦人首飾,琢玉爲兩環,此字後人所加。 《玉篇》髻鬟。 《類篇》屈髮爲髻。 《庾信·夜聽搗衣詩》花鬟醉眼纈。  又喻山色。 《范成大詩》破碎岷山千髻鬟。  又《虞集詩》窻中遠黛曉千鬟。  又《宋史·儀衞志》宮中導從之制,置高鬟靑袍大將二人。

『雨』

《唐韻》《集韻》《韻會》𠀤王矩切,音羽。 《說文》水从雲下也。一象天,冂象雲,水霝其閒也。 《玉篇》雲雨也。 《元命包》隂陽和爲雨。 《大戴禮》天地之氣和則雨。 《釋名》輔也。言輔時生養。 《易·乾卦》雲行雨施,品物流行。 《書·洪範》八庶徵,曰雨,曰暘。  又《爾雅·釋天》暴雨謂之涷,小雨謂之霡霂,久雨謂之淫。陸佃云:疾雨曰驟,徐雨曰零,久雨曰苦,時雨曰澍。  又穀雨,二十四氣之一。見《後漢·律曆志》。  又《正字通》雨虎,蟲名。遁甲開天圖曰:霍山有雨虎,狀如蠶,長七八寸,在石內,雲雨則出,可炙食。或曰石蠶之類。詳見《本草綱目》。  又《集韻》歐許切,音𢮁。義同。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王遇切,音芋。 《集韻》自上而下曰雨。 《韻會》風雨之雨上聲,雨下之雨去聲。 《詩·邶風》雨雪其雱。  又《小雅》雨我公田。 《釋文》雨,于付反。 《禮·月令》仲春始雨水。 《註》漢始以雨水爲二月節。  又叶羽軌切,音以。 《易林》隂積不已,雲作淫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