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撇、竖、竖、横折、横、竖
ㄓㄨㄥˋ
位置居中的。 如:「仲秋」、「仲夏」。 《书经·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春。」 兄弟排行,常用伯、仲、叔、季为序,仲是排行第二的。 《仪礼·士冠礼》:「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 汉·郑玄·注:「伯仲叔季,长幼之称。」 姓。如唐代有仲子陵。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直衆切,蟲去聲。 《釋名》父之弟曰仲父。仲,中也,位在中也。 《禮·檀弓》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 又樂器。 《爾雅·釋樂》大籥謂之產,其中謂之仲,小者謂之箹。 又《水經注》魏明帝鑄銅人二列司馬門外,謂之翁仲。 又姓。高辛氏才子仲堪之後。 又仲孫,複姓。 又與中通。仲春亦曰中春,仲子亦曰中子。 《前漢·外戚傳》同產兄弟四人,曰子、孟、中、叔。
切部: 直衆切
『清代:段玉裁』
白虎通同。伯仲叔季爲長少之次。伯仲見於此。子部曰。季、少偁也。叔則少之假借字也。古者幼名、冠字。冠字者、爲之且字也。且字也者、若尼甫嘉甫是也。五十以伯仲。乃偁伯某甫、仲某甫。以伯仲而後成字。伯仲之下一字爲且字。且者、薦也。爲伯仲之薦也。伯仲生而已定。故士冠禮字辭曰。伯某甫。雖定此字。而五十以前但偁某甫也。女子筓而字。則曰伯姬、曰仲姬。毛傳於大明曰。仲、中女也。於燕燕曰。仲、字也。皆言婦人也。二傳其實一也。古中仲二字互通。
直衆切。九部。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