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mā     zī     
注音:ㄗ,ㄇㄚ
部首:
总笔画:6

统一码:U+5B56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17447

五笔86:BBG

仓颉:NDND

规范编号:54

五行属性:水

HTML代码:&#23382

CSS代码:\5B56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twins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折 竖 横 折 竖 横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形>
(1) 〈方〉∶成双的;相连成对的 [in pairs]。如:孖舲艇(广东的一种小快船);孖毡(广东旧称与外国商人贸易的经纪人)。又常用于地名。如:广东省的孖髻山 (2) 另见 zī

词性变化


   

<名>

(1) 双生子 [twine] 孖,双生子也。——《广韵》 (2) 双[two]。如:孖生(双生,孪生)




國語辭典

 

繁殖生长。 《玉篇·子部》:「孖,亦作滋,蕃长也。」 通「滋」。


 

双生子。 《广韵·平声·之韵》:「孖,双生子也。」


《康熙字典》

【寅集】
【寅集上】
部首:
总笔画:6
部首笔画:3
部外笔画:3

《廣韻》子之切《集韻》《類篇》津之切,𠀤音兹。 《玉篇》雙生子也。亦作滋,蕃長也。  又《廣韻》《集韻》𠀤疾置切,音字。義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