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竖 折 横 横 撇 折 横 横
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灭。~眸。~艳。~星。~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 清楚:~白。~显。~晰。~了。~确。~朗。 懂得,了解:~哲保身。不~事理。深~大义。 公开,不隐蔽:~说。~讲。~处。 能够看清事物:~察秋毫。耳聪目~。眼~手快。 睿智:英~。贤~。~君。 视觉,眼力:失~。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 次(专指日或年):~日。~年。 中国朝代名:~代。 姓。
<动>
(1) 照亮 [light] 火尚足以明。——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又如:明中(明照中天);明烛(照亮) (2) 点燃,点亮 [fire;light] 并非明火执仗,怎算是强盗?——《红楼梦》 又如:明火执杖(点着火把,拿着武器,公开活动);明灯(点灯) (3) 懂得,了解 [understand] 愚者亦明之。——清· 黄宗羲《原君》 吾未其明也。——唐· 韩愈《师说》 明于治乱。——《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明经义谙雅故(了解经书的意义,通晓过去的文章典故。谙:熟悉);明中(通晓星象历法);明悟(明白领悟);明理(明白道理) (4) 阐明,表明 [make known;expound] 文者以明道。——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明死生之大。——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明道德之广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又如:明心(表明心迹);明志(表明心志);明明(表明) (5) 明确 [pinpoint] 明法度,定律令。——《史记》 又如:明分(明确职分);明惑(明确与困惑) (6) 分辨,区分 [distinguish]。 如:明正(辨明);明辨(分辨清楚) (7) 通“盛”。受 [ladle;fill] 以我齐明,与我牺羊。——《诗·小雅·甫田》。注:“明者,盛之假借。 (8) 通“盟”。结盟 [become allies;form an valliance] 此邦之人,不可与明。——《诗·小雅·黄鸟》 以其背明约而杀义帝也。——《汉书·黥布传》
<名>
(1) 松明 [pine torches]。 如:明子(松明) (2) 白昼,白天 [day] 靡明靡晦。——《诗·大雅·荡》 又如:明夜(昼夜) (3) 人世,阳世 [man’s world] 人神幽明绝,朋好云雨乖。——颜延年《和谢监灵运》 又如:明幽(人间和阴间);明晦(人世与阴间) (4) 眼睛,视力 [sight] 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史记·太史公自序》 又如:不用明焉;明杖(盲人用以代眼的手杖) (5) 神,神灵 [God]。 如:明衣(神明之衣);明祀(对审明的祭祀);明宫(明祠。神祠) (6) 明朝 [Ming Dynasty]。(1368—1644年)朱元璋所建。先定都南京,永乐年间迁都北京 明有奇巧人。—— 明· 魏学洢《核舟记》 明朝一典史。—— 清· 邵长蘅《青门剩稿》 又如:明人(明代的人) (7) 通“名”。声名、名誉 [fame;reputation;renown] 则天下之明誉兴。——《大戴礼·主言》 (8) 通“名”。名分,地位身分 [social status of a person] 收陵、 婴之明分,绝 信、 布之觊觎。——《汉书·叙传上》 (9) 姓
<副>
公开 [overt;open] 明诏大号。——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又如:明正(公开处置);明升暗降(表面上升官,暗中却被削去了权力);明伙(公然结伙)
ㄇㄧㄥˊ
通曉。 如:「明瞭」、「明白」、「他是個深明大義的人。」 使通曉。 《左傳·僖公二十二年》:「明恥教戰,求殺敵也。」 昭示、彰顯。 《禮記·郊特牲》:「天垂象,聖人則之郊,所以明天道也。」 發亮。 《詩經·齊風·雞鳴》:「東方明矣,朝既昌矣。」
ㄇㄧㄥˊ
光亮的。 如:「明月」、「明亮」。 《文選·謝惠連·秋懷詩》:「皎皎天月明。」 清晰的。 《漢書·卷五二·韓安國傳》:「清水明鏡,不可以形逃。」 聰慧、悟性很高。 如:「聰明」、「明智」。 《文選·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夫見機而作,不處凶危,上聖之明也。」 公開的、顯露的。 如:「明槍易躲,暗箭難防。」 才德高顯的。 如:「明主」、「明君」。 磊落的。 如:「明人不做暗事」。 乾淨、整潔。 如:「窗明几淨」。 顯著的。 如:「明顯」、「明效」。 時序在後的。 如:「明天」、「明年」。
ㄇㄧㄥˊ
視覺、目力。 《禮記·檀弓上》:「子夏喪其子而喪其明。」 三國魏·王粲〈贈文叔良〉詩:「視明聽聰,靡事不惟。」 陽。相對於「陰」。 《史記·卷一·五帝本紀》:「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 神靈。 如:「神明」。 朝代名。參見「明朝 」條。 姓。如清代有明耀光。
《廣韻》武兵切《集韻》《韻會》《正韻》眉兵切,𠀤音鳴。 《說文》照也。 《易·繫辭》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又》縣象著明,莫大乎日月。 《疏》日月中時,徧照天下,無幽不燭,故云明。 《史記·歷書》日月成,故明也。明者,孟也。 又《易·乾卦》大明終始。 《疏》大明,曉乎萬物終始。 又《易·乾卦》天下文明。 《疏》有文章而光明。 又《書·堯典》欽明文思安安。 《疏》照臨四方謂之明。 又《書·舜典》黜陟幽明。 《傳》升進其明者。 又《書·太甲》視遠惟明。 《疏》謂監察是非也。 又《洪範》視曰明。 《傳》必淸審。 又《詩·小雅》祀事孔明。 《箋》明,猶備也。 又《詩·大雅》明明在下。 《傳》明明,察也。 《爾雅·釋詁疏》明明,言甚明也。 又《禮·檀弓》其曰明器,神明之也。 又《禮·禮運》故君者所明也。 《疏》明,猶尊也。 又《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述者之謂明。 《疏》明者,辨說是非也。 又《韓非子·難三篇》知微之謂明。 又《廣韻》昭也,通也。 又星名。 《詩·小雅》東有啓明。 《傳》日旦出謂明星爲啓明。 又《小雅》明發不寐。 《疏》言天將明,光發動也。 又《正字通》凡厥明、質明,皆與昧爽義同。 又姓。 《姓氏急就篇》《明氏·山公集》有平原明普,晉荀晞從事明預。 又與盟同。 《詩·小雅》不可與明。 《箋》明,當爲盟。 又與孟同。 《周禮·夏官·職方氏註》望諸明都也。 《釋文》明都,《禹貢》作孟豬。今依《書》讀。 又《前漢·地理志》廣漢郡葭明。 《註》師古曰:明音萌。 又《韻補》叶謨郞切。 《書·益稷》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 《楚辭·九歌》暾將出兮東方,照吾檻兮扶桑。撫余馬兮安驅,夜皎皎兮旣明。 又叶彌延切。 《道藏歌》觀見學仙客,蹊路放炎烟。陽光不復朗,隂精不復明。
"明" 为谜底的谜语
一阴一阳一短一长一昼一夜一热一凉 (打一汉字)
【解释】 月为阴,日为阳;日字短,月字长;日在昼,月在夜;日热月凉。
一黑一白一阴一阳 (打一字)
暑期前后在一起 (打一字)
阴阳并举 (打一字)
日月相依,成双成对。 (打一字)
一对明月,同升同落 (打一汉字)
【解释】 因为是“日月”,连起来就是“明“,这样也就”同升同落“了。
太阳西边下,月亮东边挂 (打一汉字)
【解释】 太阳=日在左边(西)月亮=月在右边(东)日+月=明。
日月相伴 (打一汉字)
【解释】 日+月=明。
1月1日非今天 (打一汉字)
【解释】 日+月=明。
一日一月非今天 (猜一字谜底)
左边不亮右边亮,两者很少同时露面,合并起来亮堂堂 (打一字)
【解释】 左边是“日”,右边是“月”。
月亮挑着一个太阳 (打一汉字)
【解释】 明天的明,月亮是月,太阳是日,日月合起来是谜底明。
晴一半阴一半 (打一汉字)
【解释】 “晴”的一半是“日”,“阴”的一半是“月”。
元旦 (打一字)
【解释】 元旦就是“一月一日”!
晚婚晚育 (打一字)
太阳月亮交朋友 (打一汉字)
【解释】 太阳指日,月亮指月,日+月=明。
日边有月月并肩 (打一汉字)
【解释】 日+月组合成“明”。
半阴半晴 (打一字)
一月一日非今天谜 (打一字)
一月生日 (打一字)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