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hì     chí     
注音:ㄓˋ,ㄔˊ
部首:
总笔画:10

统一码:U+6B6D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24141

五笔86:HFFY

仓颉:YMGDI

五行属性:金

HTML代码:&#27501

CSS代码:\6B6D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笔画顺序

笔顺:竖 横 竖 横 横 竖 横 横 竖 点



國語辭典

ㄔˊ

chí 

歭躇:徘徊不前的样子。 《说文解字·止部》:「歭,躇也。」 清·段玉裁·注:「歭躇为双声字,此以躇释歭者,双声互训也。」


《康熙字典》

【辰集】
【辰集下】
部首:
总笔画:10
部首笔画:4
部外笔画:6

《唐韻》直离切《集韻》陳知切,𠀤音馳。 《說文》䠧也,歭䠧不前也。通作踟𨆼。  又《廣韻》直里切《集韻》丈里切,𠀤音峙。與峙通。供具也。 《書·費誓》歭乃糗糧。《石經》从山作峙。


《说文解字》

【卷二】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直离切

䠧也。从止寺聲。

『清代:段玉裁』


䠧也。
足部曰。䠧者、歭䠧不前也。歭䠧爲雙聲字。此以䠧釋歭者。雙聲互訓也。心部曰?箸。足部曰蹢躅。毛詩曰踟躕。廣雅曰蹢䠱、跢跦。皆雙聲㬪韵而同義。
从止。寺聲。
直离切。按离當作釐。一部。假借以歭爲偫。以䠧爲儲。粊誓。峙乃糗糧。峙卽歭、變止爲山。如岐作歧、變山爲止。非眞有从山之峙、从止之歧也。歭䠧之歭平聲。峙具峻峙之峙亦作跱、上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