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点 折 竖 点 撇 折 横 折
正、恰、只。《詩經•小雅•何人斯》:“胡逝我梁,祇攪我心。”三國•魏•曹丕《煌煌京洛行》:“多言寡誠,祇令事敗。”
ㄑㄧˊ
地神。 如:「神祇」。 《说文解字·示部》:「祇,地祇,提出万物者也。」
ㄑㄧˊ
安心。 《诗经·小雅·何人斯》:「壹者之来,俾我祇也。」 汉·郑玄·笺:「一者之来见我,我则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ㄑㄧˊ
大。 《易经·系辞下》:「不远复,无祇悔。」
ㄓ
正、恰、只。《诗经·小雅·何人斯》:「胡逝我梁,祇搅我心。」三国魏·曹丕〈煌煌京洛行〉:「多言寡诚,祇令事败。」或读为ㄓˇ zhǐ。
《唐韻》巨支切《集韻》《韻會》翹移切《正韻》渠宜切,𠀤音岐。同示,地神。 《說文》地祇,提出萬物者也。 又安也。 《詩·小雅》壹者之來,俾我祇也。 《註》壹者之來見我,我則知之,是使我心安也。 又大也。 《易·復卦》不遠復無祇悔。 《韓康伯云》祇,大也。旣能速復,是無大悔。 又《廣韻》《集韻》《韻會》章移切《正韻》旨而切,𠀤音支。適也,但也。 《詩·小雅》祇攪我心。 《韻會》孫奕示兒編曰:祇兩音,音岐者,神祇之祇。音支者,訓適是也,如詩亦祇以異。揚子曰:兹苦也,祇其所以爲樂也歟。陸德明司馬溫公𠀤以爲音支。今杜詩韓詩或書作秖,从禾从氏,而俗讀曰質者,非也。 《玉篇》秖,竹尸切。 《廣韻》秖,丁尼切。皆註曰:穀始熟也。 又通作圻。 《左傳·昭十二年》是以獲沒於祇宮。 《馬融云》圻內游觀之宮。
切部: 巨支切
『清代:段玉裁』
地祇提三字同在古音第十六部。地本在十七部。而多轉入十六部用。
巨支切。古音十六部。凡假借必取諸同部。如周易无祇悔。釋文云。祇、辭也。馬同、音之是反。此讀祇爲語辭、適也。五經文字、廣韵作衹者是也。又云。鄭云病也。此讀祇爲疧。與何人斯同也。又云。王肅作禔、時支反。陸云安也。九家本作㩼字、音支。韓伯祁支反、云大也。音讀皆在第十六部。通志堂刻作无祗悔、則誤。○又祇旣平。唐石經作衹。釋文云。京作禔、說文同、音支。又上支反、安也。其讀亦皆在十六部。又云。鄭云當爲坻、小
汉字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