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zhì     
注音:ㄓˋ
部首:
总笔画:6

统一码:U+81F3

字形分析:上下结构

四角:10104

五笔86:GCFF

仓颉:MIG

规范编号:52

五行属性:火

HTML代码:&#33267

CSS代码:\81F3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reach, arrive; extremely, very CJK



笔画顺序

笔顺:横 折 点 横 竖 横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zhì   ㄓˋ

到:~此。自始~终。从古~今。~于。以~。甚~。 极、最:~少。~亲。~交(最相好的朋友)。~诚。~高无上。~理名言。


reach, arrive; extremely, very
nach (Adj)​,bis (Präp)
jusqu'à,à,très

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zhì

<动>
(1) (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2) 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 [arrive;reach] 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说文》 凤鸟不至。——《论语》 至,到也。——《字林》 至,到也。——《广韵》 王朝至于商郊 牧野。——《书·牧誓》 我征聿至。——《诗·豳风·东山》 远道不至。——《墨子·辞过》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至则行矣。——《论语·微子》 至则无可用。——唐· 柳宗元《三戒》 风雨骤至。——汉· 王粲《登楼赋》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老子·小国寡民》 孝武帝时,至代相。——《史记·李将军列传》 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富者不能至。——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前狼又至。——《聊斋志异·狼三则》 至子之世。——清· 洪亮吉《治平篇》 (3) 又如:至旦(到天明);水流至足;至竟(到底;毕竟);至止(到达,到来。止,语气词);无微不至;自春至冬;由东至西;至于(到;达到);至乎(至于。到;达到);至至(达到,道的最高境地);至到(指程度达到极点;到) (4) 来;去 [come;go] 至,来也。——《玉篇》 君子是以知桓王之失 郑也…己弗能有,而以与人;人之不至,不亦宜乎!——《左传·僖公五年》

词性变化


  zhì  

<形?>

(1) 形容事物的尽善尽美。犹言最好、最高、最大 [perfect;best;first-rate] 至人无己。——《庄子·逍遥游》 色愈恭,礼愈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吾爱汝至。——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至心(极为诚恳的心意);最骏(最好的骏马);至意(极深远的用意);至情(极其真实的思想感情);至理(极深的道理);至材(极佳的才能);至治(最完善的政治);至德(最高尚伟大的德性) (3) 深 [deep] 日,君以骊姬为夫人,民之疾心固皆至矣!——《周语》。 韦昭注:“至,深也。” (4) 又如:至虑(深思熟虑);至戒(犹深戒);至契(交情极深的朋友) (5) 得当;恰当 [proper;suitable] 不知逆顺之理、小大至不至之变者也,未可与及天下之大理者也。——《荀子·正论》。杨倞注:“至不至,犹言当不当也。” (6) 亲近 [close;intimate]。如:至戚(最亲近的亲属) (7) 真挚;诚挚 [honest]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中庸》。朱熹注:“天下至诚谓圣人之德之至,天下莫能加也。” (8) 又如:至诚;至友 (9) 周到 [con siderate;thoughtful]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zhì  

<副>

(1) 大 [great;maximum] 至哉坤元,万物资生。——《易·坤》 (2) 又如:至贤(大贤。指极有贤德的人);至砀(极广大) (3) 极;最 [very] 材之不逮至远也。——汉· 贾谊《治安策》 陵见其至诚。——《汉书·李广苏建传》 古之治天下,至纤至悉也。——贾谊《论积贮疏》 罪至重而罚至轻,庸人不知恶矣。——《荀子·正论》 (4) 又如:至公(最公正);至足(极充足);至大至刚(广大无限而刚健不可屈挠);至大无外(大到极点,外无以加);至小无内(小到极点,内无余隙);至公无私(公正到极点,丝毫没有私心);至清(极其清澈) (5) 一定;必 [certainly] 衡曰:“顾当得不耳,何至上书?”——《汉书·匡衡传》 (6) 竟,竟然 [unexpectedly] 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鸟飞。——《韩非子》


  zhì  

<名>

(1) 夏至、冬至的简称 [solstice] 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左传·僖公五年》 (2) 又如:至节(冬至或夏至);至日(指冬至日,夏至日。冬至昼最短,夏至昼最长) (3) 至道。道家多以指最玄妙精深的道理 [very reason] 今背其本而求其末,释其要而索其于祥,末可与言至也。——《淮南子·本经训》 (4) 又如:至精(我国古代哲学家指一种极其精微神妙而不见形迹的存在) (5) 道德高尚的人;圣人 [saint] 道者,圣之所吏也,至之所得也。——《鹖冠子》 (6) 又如:至人(道家指超凡脱俗,达到无我境界的人;思想或道德修养最高超的人) (7) 准则 [standard;criterion] 民生而有习有常,以习为常,以常为慎…上贤而不穷,哀乐不谣,民知其至。——《逸周书》


  zhì  

<<连>>

(1) 乃;乃至;以至 [and even;down to;even] 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曹丕《与吴质书》 (2) 至于,甚至于 [as far;as to]——用于说完一事时,又另外提出一事。转折相连 故言九州山川,《尚书》近之矣。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余不敢言之也。——《史记》


  zhì  

<介>

到…时候 [till;to;untill] 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 褚少孙《西门豹治邺》




國語辭典

ㄓˋ

zhì 

到达、来到。 《论语·子罕》:「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


ㄓˋ

zhì 

大、完善。 《孝经·开宗明义章》:「先王有至德要道。」 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诗:「臣如忽至理,君岂弃此物。」


ㄓˋ

zhì 

极、甚。 《吕氏春秋·杂俗览·为欲》:「天子至贵也,天下至富也,彭祖至寿也。诚无欲,则是三者不足以劝。」 《文选·李密·陈情表》:「今臣亡王国贱俘,至微至陋。」


ㄓˋ

zhì 

表示转折的语气。 《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ㄓˋ

zhì 

二十四节气之一。 如:「冬至」、「夏至」。 二一四部首之一。


《康熙字典》

【未集】
【未集下】
部首:
总笔画:6
部首笔画:6
部外笔画:0

《唐韻》《集韻》《韻會》脂利切《正韻》支義切,𠀤音摯。 《說文》飛鳥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 《玉篇》來也。 《詩·小雅》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禮·樂記》物至知知,然後好惡形焉。 《註》至,來也。  又《玉篇》達也,由此達彼也。 《書·無逸》自朝至于日中昃。 《詩·小雅》我征徂西,至于艽野。  又極也。 《易·坤卦》至哉坤元。 《註》至謂至極也。  又《繫辭》易其至矣乎。 《莊子·逍遙遊》故曰:至人無己。 《註》至極之人。  又善也。 《禮·坊記》以此坊民婦猶有不至者。 《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覆之而角至。 《註》至,猶善也。  又大也。  又《易·復卦》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註》冬至,隂之復也。夏至,陽之復也。 《正字通》夏至曰日長至,是日晝漏刻五十九,夜四十一,先此漏刻尚五十八。日之長于是而極,故曰日長至,至取極至之義。呂覽十二紀:仲夏月,日長至是也。冬至亦曰日長至,是日晝漏刻四十一,夜五十九,過此晝漏卽四十二刻。日之長,於是而始,故亦曰日長至。至取來至之義。禮郊特牲曰:郊之祭,迎長日之至是也。然呂覽於仲冬則又曰日短至。黃震曰:世俗多誤冬至爲長至,不知乃短至也。據此說,短至宜爲冬至,亦謂之日長至者,陽之始長也,扶陽抑隂之義也。  又至掌,蟲名。 《爾雅·釋蟲》蛭蝚至掌。 《亢倉子·臣道篇》至人忘情。  又《集韻》《韻會》𠀤徒結切,音咥。單至,輕發貌。 《列子·力命篇》墨杘單至。  又《韻補》叶職日切,音窒。 《詩·豳風》鸛鳴于垤,婦歎于室。灑埽穹窒,我征聿至。  又叶章移切,音支。 《梁武帝擬古詩》日期久不歸,鄕國曠音輝。音輝空結遲,半寢覺如至。叶上期絲。


《说文解字》

【卷十二】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脂利切

鳥飛从高下至地也。从一,一猶地也。象形。不,上去;而至,下來也。凡至之屬皆从至。

『清代:段玉裁』


鳥飛從高下至地也。
凡云來至者、皆於此義引申叚借。引申之爲


谜语

"至" 为谜底的谜语

  1. 上面去下面,下面去上面,中间去两边,两边去中间 (打一字)

  2. 【解释】 “至”的上部分是“去”的下部分,下部分是“去”的上部分。


  3. 拆去屋顶 (打一字)

  4. 【解释】 拆去“屋”字的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