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bàng     
注音:ㄅㄤˋ
部首:
总笔画:17

繁体字:

统一码:U+8B17

字形分析:左右结构

四角:627

五笔86:YUPY
五笔98:YYUY

仓颉:YRYBS

HTML代码:&#35607

CSS代码:\8B17

Unicode版本:1.1

符号名称:中日韩象形文字

Unicode名称:Ideograph slander, libel CJK



笔画顺序

笔顺:点 横 横 横 竖 折 横 点 横 点 撇 点 折 点 横 折 撇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bàng   ㄅㄤˋ

见“谤”。


slander, libel
médire,vilipender,diffamer


國語辭典

ㄅㄤˋ

bàng 

以不实的言词中伤别人,破坏其名誉。 如:「毁谤」、「讥谤」。 《说文解字·言部》:「谤,毁也。」 清·段玉裁·注:「谤之言旁也,旁,溥也。大言之过其实。」 《国语·周语上》:「厉王虐,国人谤王。」 三国吴·韦昭·注:「谤,诽也。」 《史记·卷六五·孙子吴起传》:「吴起杀其谤己者三十余人,而东出卫郭门。」 诅咒。 《左传·昭公二十七年》:「楚郤宛之难,国言未已,进胙者莫不谤令尹。」 晋·杜预·注:「谤,诅也。」


《康熙字典》

【酉集】
【酉集上】
部首:
总笔画:17
部首笔画:7
部外笔画:10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𠀤補浪切,牓去聲。 《說文》毀也。 《廣雅》惡也。 《玉篇》誹也,對也。人道其惡也。 《增韻》訕也。 《左傳·莊二十二年》羈旅之臣,敢辱高位,以速官謗。 《史記·孝文紀》朝有進善之旌,誹謗之木。 《戰國策》樂羊反而語功,文侯示之謗書一篋。  又《集韻》《韻會》𠀤逋旁切,牓平聲。義同。 《正字通》本作𧩂。字彙从俗作謗,非。


《说文解字》

【卷三】 

清代陳昌治刻本『說文解字』


切部: 補浪切

毀也。从言㫄聲。

『清代:段玉裁』


毁也。
謗之言旁也。旁、溥也。大言之過其實。諭語。子貢方人。假方爲謗。
从言。旁聲。
補浪切。十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