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竖 折 横 竖 横 竖 横 撇 折 点 竖 折 横
道,往来通行的地方:道~。公~。水~。陆~。~途。~程。~人(行路的人,喻不相干的人)。狭~相逢。 思想或行动的方向、途径:思~。生~。出~。~子。~数(shù)。 方面,地区:外~货。各~人马。 种类:一~货色。 大,正:“厥声载~”。~门(宫室最内的正门)。~车(古代帝王及诸侯贵族所乘的车)。~舆(古代君主所乘的车)。~寝(古代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 车:筚~。乘~。 姓。
<动>
(1) 经过 [go through; pass] 路不周以左转兮,指西海以为期。——《楚辞·离骚》 (2) 通“露”。暴露 [show;become visible;reveal] 彼可诈者,怠慢者也,路亶者也。——《荀子·议兵》 (3) 通“露”。败坏 [corrupt;ruin] 国家乃路。——《管子·四时》 是率天下而路也。——《孟子·滕文公上》
<形>
(1) 通“露”。裸露 [naked]。如:路数(由言行衣着等方面表露出的样子);路宿(露宿) (2) 大 [big]。如:路弓(大弓);路台(高大的台)
ㄌㄨˋ
道路,供人马舟车等行走的途径。 如:「陆路」、「水路」、「高速公路」。 宋·岳飞〈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条理、纹理。 如:「思路」、「纹路」。 南朝梁·沈约〈瑞石像铭〉:「心路照通,有感斯顺。」 方法、途径。 如:「生路」、「活路」。 唐·王勃〈滕王阁序〉:「无路请缨,等终 军之弱冠。」 种类。 如:「他们是那一路人?」 《西游记·第五一回》:「这一路拳,走得似锦上添花。」 地区、区域。 《三国演义·第一五回》:「自是东路皆平,令叔孙静守之。」 《儒林外史·第四一回》:「这一日烧香回来,人见他是下路打扮,跟了他后面走的就有百十人。」 路线。 如:「五路公车」。 《水浒传·第五○回》:「今日宋江分兵做四路,来打本庄。」 姓。如汉代有路温舒。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𠀤音賂。 《說文》道也。 《註》徐鉉曰:道路,人各有適也。 《釋名》路,露也。人所踐蹈而露見也。 《周禮·夏官·合方氏》掌達天下之道路。 《爾雅·釋宮》路,旅途也。 《註》途卽道也。 《又》一達謂之道路。 《註》長道。 又《爾雅·釋詁》路,大也。 《詩·大雅》厥聲載路。 《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 又車也。 《詩·魏風》殊異乎公路。 《傳》路,車也。 《周禮·春官·巾車》王之五路。 《註》王在焉曰路。 《左傳·桓二年》大路越席。 《註》大路,玉路,祀天車也。 《疏》路訓大也。君之所在,以大爲號,門曰路門,寢曰路寢,車曰路車。 又鼓也。 《周禮·地官·鼓人》以路鼓鼓鬼享。 《註》路鼓,四面鼓也。 又弓也。 《史記·孝武紀》路弓乗失。 又傾𡉏貌。 《荀子·富國篇》田疇穢,都邑路。 《註》路謂無城郭牆垣也。 又與輅同。 《禮·月令》乗鸞路。 《釋文》路本又作輅。 又姓。 《急就篇註》路,水名也。 又因爲縣,在涿郡,居者氏焉。漢有大夫路溫舒。 又《集韻》歷各切,音洛。 《前漢·揚雄傳》爾廼虎路三嵏以爲司馬。 《註》晉灼曰:路音落。服虔曰:以竹虎落此山也。師古曰:落,纍也。以繩周遶之也。
切部: 洛故切
『宋代:徐鉉徐鍇』
"路" 为谜底的谜语
有露无雨 (打一字)
【解释】 路原因:露无雨=露-雨=路
各自的脚 (打一字)
汉字笔画